厦门大学 +加入对比
点击收藏
类型:综合
隶属:教育部
大学排名: 20
大学排名来源于校友会2017年公布的数据
层次:本科 985 211 双一流
校官网:http://www.xmu.edu.cn

部分院校的官网有时打不开是正常现象,可以换个时间试试!

知名校友

·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谢希德

  谢希德,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1年3月19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表面和界面物理以及量子器件和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培养出数位当今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物理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科教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物理学会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

·卢嘉锡

  卢嘉锡(1915.10.26—2001.6.4),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

  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卢嘉锡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张乾二

  张乾二,1928年8月出生于福建惠安,量子化学家。

  194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1年被录取为研究生。195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 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

·唐崇惕

  唐崇惕,福建省福州市人,1929年11月26日出生,我国著名寄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毕业。大学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任张作人教授助教。1972年,调到厦门大学工作,先后任生物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国家教委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科技委生物学科组成员。现任“动物学报”、“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及“中国寄生虫并与寄生虫学杂志”等刊物编委。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崇惕院士主要从事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种类,包括植物寄生线虫;经济动物(贝类、家禽、家畜等)、人体及人兽共患的各种寄生蠕虫病原,着重阐明各寄生虫病原种类的全程生活史的发育,各发育世代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它们生命过程所需的各中间寄主(传播媒介)的种类;各病原在流行区生态环境中生存,散播和流行的规律;病原各发育阶段与宿主的关系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人和各动植物宿主受感染的季节和地点。

  自1978年至2003年获国家科技奖13项,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学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一项,部、省级一等奖两项,部、省级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二项。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获福建省五一奖章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5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等。


  • [清空对比栏]
  •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