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两种自主招生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11-06    已有  人阅读

   这几天,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正忙得不亦乐乎。来自上海的消息说,复旦大学的面试题目千奇百怪,有的考生被要求当场讲个笑话;而上海交大在面试时发现有考生材料造假,不仅取消了该生资格,同时建议他高考时也不要填报上海交大的志愿。这样的新闻是很吸引公众眼球的,但我想,对考生及其家长来说,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高校有了自主权,那些神通广大的家长是否有了用武之地?“条子生”、“特权生”是否会大量进入高校?面试决定录取,口拙内秀的农家子弟与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城市孩子相比是否会吃亏?等等。

    高校自主招生的利弊,一言难尽,局外人很难看清。2005年,我带着孩子参加了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比较,发现同是“自主招生”,表现却大为不同。

    这两所高校在北京都是名校,一所是中国传媒大学,我姑且称其为C大学;一所是对外经贸大学,我就称其为D大学吧。两所学校都自主招收小语种学生,招生方式看似相同,笔试都考语、数、英三门,每门满分150分,试卷难易也相似;面试方式相似,满分100分。但是,两所学校的招生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使两校的自主招生有了质的差异。

    生源:C大学在北京和杭州分设两个考点,生源不限制。我到杭州考点一看,黑压压几千考生人满为患,光每人150元的报名费就能收到不少。我碰到的考生,有来自湖南、广西甚至云南的,有的家长说自家孩子出众,应该考个好学校;有的说孩子成绩不理想,面试可以“碰碰运气”。但是,录取数是个位数,大量的考生只是白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和车旅费。D大学的生源分配到各省,要求由重点中学提供考生。这方法看似会出现类似“保送生”那样的后门,其实不然,因为考生是按一比四选送的,中学如果开后门,则等于把录取名额拱手送给其他中学。例如,嘉兴一中提供四个西班牙语考生和四个俄语考生,按比例可以各录取一名,但由于学校事先进行了选拔,确保生源优秀,所以,结果录取了三名西班牙语和两名俄语考生,挤占了其他学校的份额。

    录取方法:C大学要求笔试总分超过240分,然后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笔试总分满分是450分,一般成绩中上的考生都能考到300分以上,笔试成绩定在240分上,无疑主要取决于面试了。然而,几千名考生,两个半天的面试时间,每人只能摊到几分钟时间,只能走个过场打个“印象分”。D大学笔试总分要求超过300分,面试成绩要求超过80分,两者都超过的考生,将其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相加,然后从高到低录取。相比起来,这样两者皆顾是比较科学的。

    透明度:C大学是3月中旬考试的,然后一直没有消息,直到5月中旬,才收到学校寄来的成绩单,但除了自己的成绩以外,其他什么也不知道,无法知道自己在考生中的排名情况。D大学是3月下旬考试的,考生被告知,成绩将在学校网站公布。结果,考试结束后一星期,网上就公布所有考生各门课的成绩和总分,清清楚楚。我想,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张榜公布,无疑是杜绝后门的一个措施。

    高校自主招生是对既有高考制度的一种改革,改革应该能够兴利除弊,如果不能确保公正公平原则,则改革就大打折扣甚至退步了。比较这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方式,我觉得,制定一个完善的自主招生制度和具备一个较好的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