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革该如何深入进行?

      发布于 2013-11-22    已有  人阅读

  今年开学以来,关于复旦大学是否要取消“千分考”的消息,就在高中生和家长圈中受到热议。近日有消息传出,2014年复旦仍将沿用“千分考”作为自主招生的笔试,校方希望2015年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千分考”,不过,这个方案还有待教育部批准。这意味着,一旦方案获批,2014年将成为复旦“千分考”的最后一年。

  复旦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千分考”的方案详情还不得而知,但在笔者看来,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千分考”必须谨慎决策,学校可以认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但不适宜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的唯一依据。

  举例来说,如果学校要求学业水平测试全A,那么,一名学生就完全有可能因一门是B、甚至是C而失去申请复旦自主招生的资格,加之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持续高中三年,且一门科目就考一次(根据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某科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可在获得成绩后2年内参加该科目的补考,补考仅限一次。补考与每年度该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进行。补考成绩分为合格(D等第)、不合格(F等第)),这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那些个别科目偏科的学生,更可能在这一新的评价体系中,失去进入名校的机会。

  高校认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且将其作为唯一的申请依据,这会提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改变目前类似“鸡肋”的状况,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见得是好消息,把高考变成三年的漫长比拼,而我国高考改革,不是要增加某一考试的重要性,而是需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公布,明确提到,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很显然,改革要立足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而不是限制或者减少选择权。

  为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基础上,高校可以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申请者的一方面评价依据,比如,所有科目全A者直接入围面试,但不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学校还可通过自主举行笔试或者允许用联考成绩申请,给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这也有利于学校拓宽人才的选择面。这与国家教改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相吻合的。只给学生一个考试选择,这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背离高考改革的精神。

  上海纽约大学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就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但该校没有将这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将其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同列优先考虑条件的,还包括在省级示范性高中成绩排名年级前30名的学生;高中阶段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的学生;由部分高中校长推荐的学生。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二是对学业水平测试进行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化考试,包括可在学科考的基础上,增加类似SAT的学术能力水平测试,每年可举办两到三次,每次成绩同样有效,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大学自主认可,大学在自主招生中,要求学生提供学术能力水平测试成绩。如果实行这样的测试,并将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目前的自主招生,还是与集中录取相嫁接的,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求参加统一高考、实行集中录取),那么,就真正做到了“教招考分离”——中学自主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学术能力水平测试、大学认可统一测试成绩,并结合统一测试成绩、申请者的中学学业表现(包括高中学业水平学科测试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评价录取学生。

  如果能实行这样的改革,上海的高考改革,就走在全国前列,真正实现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