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艺术
- 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国家重点学科:3个
- 院士:
- 博士点:1个
- 硕士点:8个
院系设置
课程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8个系,5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5个教学实施单位。各教学单位之间互为支撑,文、导、表、摄、录、美、管理、动画理论和技术等,一应俱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名列前茅。
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编制,本科共有10个专业。分别是: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学系现有影视剧本创作和电影史论两个专业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影视编导创作两年制大专续本科、电影剧作理论与创作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电影历史及理论专业:四年制本科;电影美学与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视传播理论等若干方向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三年制博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
电影剧作概论、电影剧作理论研究、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美学、电影理论、传播理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大师研究、国别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影片分析、短片创作、电视剧理论研究及创作
导演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导演系培养电影电视导演创作的专门人才,经过近五十年的努力,为中国电影、电视剧的创作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国内有很大的影响。
导演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文学艺术的理论修养和历史知识,有较高的美学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系统掌握电影、电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熟练的视听表达能力,在创意、叙事、造型、声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综合运用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导演系现有故事片创作、纪录片创作、剪辑三个专业方向,博士、硕士、本科、创作干部进修等各个层次的教学班。
导演系教师在电影电视创作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的各种奖项,为中国影视剧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教师们承担了电影艺术理论和导演学科的科研项目和教材写作,发表了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和论文。
主要课程有:剧作、表演、视听语言、导演艺术、纪录片理论与制作等专业课;电影摄影基础、电影录音基础、电影音乐基础、电影造型艺术、电影声音艺术、影视导演大师研究、中外电影史、影片分析、美术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基础课。
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结合课程,独立或联合其他专业同学,用DV、录像和胶片手段完成3-30分钟的作业多轮,作业难度和规模逐步加深加长。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学业还有:1、社会实践;2、观摩活动;3、研讨与交流。
摄影系:影视摄影与制作
选修课:《影片赏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剧作基础》、《电影声音》、《制片与市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电影基础素养。本系的必修科中,《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曝光技术与技巧》、《感光材料应用原理》、《摄影机滤光镜》、《电影摄影机》、《电影照明技术》、《造型艺术构思》、《电影摄影技巧》、《电影照明技巧》、《摄录像基础》、《电影摄影画面创作》、《计算机图形》和《非线性编辑》等课程能够保证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必修课中也开设了《导演基础》,以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而本系的专业课《纪录片创作》、《广告、MTV拍摄》和《电影摄影创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拍摄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最终成为成熟的摄影师。
录音系:录音艺术专业
录音系在录音艺术专业目录下,本科开设影视录音艺术和音乐录音两个专业方向;拟开设影视录音技术、网络媒体技术与艺术、录音声学、MIDI音乐制作及影视音乐创作等专业方向。研究生开设影视声音创作及理论、影视音乐创作、影视录音创作及影视录音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录音系有四个专业层次的学历教育:高职、本科、专升本及硕士研究生,同时根据业界专业发展情况,不定期开设新技术、新工艺研修班。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美术系有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电影学为主体的涵盖艺术学、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设计和广告学的多学科、多专业(方向)、多层次的综合教学体系。具备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以及高职(大专)、留学生、进修生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中打破过去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充分发挥美术系传统优势专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电影美术设计专业(方向)为龙头,电影特技设计、电影(电视)广告导演、新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等专业(方向)多元共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视觉艺术发展新格局。
管理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电影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电影学系与北京电影学院第一个院级研究所——电影研究所实为一体。在机构上包含了久负盛名的电影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网站工作室。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是北京电影学院理论研究的主要基地,主要从事电影历史与理论,电影艺术与美学,电影文化与传播等有关电影电视的多学科和综合研究工作。
研究所原来只承担研究生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有:电影美学、影视传播、类型电影研究、日本电影研究、影视叙事研究、中外电影史、影视创作理论、文化市场研究等。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摄影学院:摄影专业
摄影学院的前身是基础雄厚的摄影系图片摄影专业,该专业是在1986年成立、发展、建设起来的。摄影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图片摄影、传媒、影像、平面广告、艺术设计、摄影理论研究、摄影教育及相关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摄影学院现有专业层次设置为: 学制三年硕士研究生、学制四年本科生、学制两年专科起点本科生、学制两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班、学制一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制半年进修班
继续教育学院:表演创作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导演专业、摄影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动画专业等。
国际交流学院:导演、表演、摄影等影视制作专业
研究生部:电影学博士,电影学、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各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学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0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8人;学院的许多教授被国内外大学的电影专业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的教授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一个电影学专业硕士点,其中专业研究方向有:电影艺术理论;电影美学;东方电影艺术研究;电影批评及评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电影艺术;中日电影比较研究;影视叙事与文化研究;影视传播理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港台电影研究;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现代电影技术;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及理论;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电影技术及理论;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电影剧作创作及理论;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电影录音创作理论研究;电影制片管理;摄影造型创作及理论;电影市场营销管理;电影录音技术;影视广告制作;影视特技美术;世界动画电影史;动画创作及理论;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等。学院已经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生质量优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基础部:全院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