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3+1+2选科,你可以这样做!

发布于2024年11月22日      已有3462人阅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先后已有5批省(区)启动了新高考改革,其中第三批(广东、湖南、湖北、辽宁、河北、重庆、福建、江苏),第四批(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第五批(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这些改革试点省(区)选用的都是“3+1+2”模式,其中:

理论上你可选的选科组合12种,相比之前老高考文理的两种选择,要丰富了许多选择多了,反而令一部分同学感到更为困惑了。因为你的选科不仅是高考总分的组成部分,也关系到你未来高考后志愿填报的可报志愿范围。各省教育考试院都已公布了“2024(5)年拟在本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文件(对21年、22年及以后入学的同学都适用),其中罗列了不同院校开设的专业的选科要求,供各位同学在选科时参考,例如:北京大学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物理和化学两门必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不限选考科目。如果选科要求不符合,就是高考分再高,你也只能和你理想的院校、专业擦肩而过。所以“选什么科目我能拿到高分?”“不同组合未来可报的专业范围有哪些?”这些疑问成为同学们在选科阶段关注的重点。那么“3+1+2”模式下,究竟应该如何选科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些方向。

 

一、选科决策的总体思路

了解了选科对你未来的影响,主要在于高考分数和专业选择,那么选科决策的思路其实也非常清晰,同样是分成两路去思考——

1、以终为始——职业发展

从未来理想生活的答案倒推选科的答案。我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工作?就读什么样的专业对这份工作会更有帮助?开设这个专业的有些大学,他们的选科要求是什么? 

在以终为始的思路下,就要求我们充分进行自我探索,并加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从而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才能有效定位出自己的选科科目。

当然,“倒推”思路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可能我们有很多职业方向,或者某个职业对应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某一专业不同大学的选考要求也不一样,在这里决定选考科目时,并不是找到了未来的唯一解,而是大致发现了几个方向,开始去探索。这方面可以多寻求家长、老师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帮助。

2、脚踏实地——学科优势

根据目前我们的学科兴趣、学科成绩及投入精力等,充分了解高中各学科三年学习的内容和能力要求,综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门科目,且在学习这门科目的人群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在精力投入相同情况下,目前学科能力最强(分数与排名)的学科,且对学科本身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科,可定位为优势学科。

判断首选科目的学科优势:虽然物理和历史是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但因为物理和历史是分开划线和招生,所以相当于是划分为两个比赛的阵营,那么我们去比较的时候就需要看到在不同阵营中自己所处的位置。总而言之,还是要看自己在物理和历史中哪个排名更具优势。

判断再选科目的学科优势:再选科目是以等级赋分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哪怕你弄不懂等级赋分的算法,也请记得一句话“不看分数看排名”。所以,所谓学科优势,就是看四门科目里,我的哪门科目排名更高,最好看全市统考的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

 

二、选科决策三步走

第一步  物理还是历史?区分文理倾向

 关于首选科目是我们要首先去做出的决策,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专业方向,更意味着我们需要站在哪个团体去与谁去进行PK。

3+1+2模式省(区)的改革文件中,关于“为何要首先在物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这一问题,官方回复如下——

“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限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通俗来说,就是自然科学类专业可能会更多招收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文社科类专业会更多招收选考历史的学生,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则可能会同时招收选考物理和历史的考生。通过各省目前公布的2024(5)年选科要求我们会发现,本科的选科要求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要求2门学科(物理和化学)必选”,约占总数的45%,第二类是“不限选科要求”,同样约占总数的45%,这两种要求占到了总数的90%。而要求物理和化学必选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这4个学科门类下,而不限选科要求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性这8个学科门类下。也就是说如果想学理工农医,将来想做程序员、医生、造火箭、造汽车、造芯片等,那么物理是必选的。如果不想学“理工农医”,那么就没必要追求所谓的“专业覆盖率高”选物理,选历史一样可以报考大部分的“文史哲法、经管教艺”专业。

因此,按照脚踏实地,以终为始”的思路,从自己未来倾向的职业对应的专业是更倾向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来考虑,从自己的优势学科是物理还是历史,自然可以得出在物理和历史中的决策结果。

 

第二步  再选科目4选2(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在首选科目决策时,我们发现和以前的文理分科有点类似,“再选科目”才是最大体现新高考改革自主选科原则的部分

由原来的文理一刀切,到现在的文理可以自由融合。选了物理的同学,不仅可以选择化学和生物组成传统的“大理”组合,还可以采取化学地理、化学政治等文理混搭方式。同样选了历史的同学,不仅可以选择政治和地理组成传统的“大文”组合,也可以采取政治生物、地理生物等文理混搭的方式。

并且高校专业在设置选考要求上不仅会要求物理或历史(主要影响是招生人数分配上),还会体现在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限制上。就如刚刚提到的“要求2门学科(物理和化学)必选”占据了总数的45%,如果想学“理工农医”专业,物理和化学需要打包一起选择。虽然2种选科要求占了总数的90%,但依然还有一小部分的专业选择涉及到再选科目。例如法学门类下的不少专业都要求必选政治,开设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院校中,也有提出要求物理化学生物3门必选的要求。根据“以终为始”的思路,明确未来的院校、专业目标,了解其选科要求,依然是这一步中不可忽略的任务。

此外,由于再选科目采取赋分制,不能单纯地仅凭卷面成绩来判断自己的学科优势,而是需要参考年级、甚至是县、市等更大范围的排名,来评估各门科目的优势。这方面可以多请教学校的老师,问问各门科目的老师或班主任,哪门学科在赋分制下是否具有优势。

 

第三步  综合分析,使用决策平衡单

决策平衡单是我们在生涯决策,包括选科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帮我们很好地综合各种决策影响因素,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如果经过前两步,对于选科组合依然还有些犹豫,那么采取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可以为你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决策平衡单的使用,简单来说分为以下几步:

  1. 列出自己需要决策的选项(科目),明显不想选的不用列进去
  2. 列出影响自己选科的所有因素
  3. 按照自己看重的程度从1-10分打分,1分表示最不看重,10分表示最看重。(注意:不能有超过两个以上的因素权重相同,这样比较才存在意义)
  4. 分别打出每个影响因素下各学科的得分,1-10分,1分表示最差,10分表示最佳(同样不能打太多相同的分)
  5. 分别计算各学科的总分(将各权重分*得分,相加之后得到学科总分),然后进行排序。

 

平衡单示例

比较特别的是,在“3+1+2”政策下,需要先比较物理和化学的分数,从中选出1门,然后从再选科目的4门中选出分数最高的2

最后,升学e网通平台专门的选科指导视频课,可以帮助家长及同学们提高选科决策能力。同时如果对于自己想来适合做什么职业、学什么专业感到迷茫,平台上也有丰富的生涯测评,可以帮助你探索自我,明确职业理想。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