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双碳目标的“绿色引擎”

发布于2025年04月23日      已有7人阅读

一、专业概述:给地球装上“碳过滤器”  

2023年,中国碳排放量达119亿吨,全球占比31%。如何让经济发展与减排并行?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给出了答案——通过碳捕集、新能源、碳交易等技术,实现“零碳未来”。例如,中国能建在新疆建设的全球最大碳捕集项目,每年可封存2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1.4亿棵树。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开设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

 

 

 二、核心课程与能力培养:从实验室到碳市场  

1. 核心课程  

   - 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用气候模型预测2100年全球升温幅度。  

   - 清洁能源技术:对比光伏、风电、氢能的优劣势,设计区域能源方案。  

   - 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如何为上市公司撰写碳中和年报。  

 

2. 特色模块

   - 碳市场交易模拟:在虚拟平台操作碳配额买卖,理解“碳价”波动规律。  

   - 零碳园区规划:为校园设计“零碳食堂”,测算光伏板装机容量和储能方案。  

 

3. 跨界技能  

   掌握LCA(生命周期评价)工具,例如分析一部iPhone从矿产开采到报废的全周期碳排放。  

 

三、就业方向与薪资前景:绿色产业的“金饭碗”  

1. 核心领域

   - 碳捕集:中国能建、中科院过程所招聘碳捕集工程师,年薪25-35万,需熟悉胺法吸收技术。  

   - 新能源:宁德时代招聘储能系统设计师,月薪2-3万,要求掌握锂电与钠电池技术。  

   - 碳咨询:SGS通标为出口企业做碳核查,资深顾问年薪可达80万。  

 

2. 新兴岗位

   - 碳资产管理师:帮助企业交易碳配额,2025年持证人才缺口超50万。  

   - 绿色金融分析师:评估光伏项目的碳减排收益,参考某银行推出的“碳中和贷”。  

 

3. 政策红利

   全国碳市场2025年将扩容至钢铁、水泥等行业,控排企业需强制购买配额,催生百亿级咨询市场。  

 

 

 四、选科建议与适配考生:理科生的“绿色通行证”  

- 建议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生物涉及生态修复技术)  

【具体请参考你高考所在省的高校专业选科要求】

 

- 适配特质:  

l   数据敏感:擅长分析碳排放数据,制作可视化图表。  

l   社会责任感强:关注北极冰川消融、亚马逊雨林砍伐等议题。  

l   政策敏感度:了解欧盟碳关税(CBAM)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 院校梯度:  

  -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第二梯队:华北电力大学(火电转型方向)、中国石油大学(CCUS技术)  

 

 

 五、国家战略与行业机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1. 政策布局  

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强化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提出以下目标:

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等领域国家标准,实现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

2025年:建成企业、项目、产品三位一体的碳排放核算体系,重点行业能效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试点。

计量支撑:研制20项计量标准、5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推动碳排放数据精准化。

碳定价机制完善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明确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通过阶梯电价、绿证交易等政策工具倒逼高耗能行业转型,并探索国际绿证互认。

可再生能源与能效提升

国家能源局推进绿证核发细则优化,加速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修订工业设备能效标准,覆盖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高压电机、服务器纳入能效标识管理。

央视财经预测,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中国太阳能装机量需达当前70倍以上,重构能源产业格局。

工业脱碳技术突破
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召开研讨会,提出工业低碳转型需通过流程再造,如绿电制氢耦合钢铁冶炼、生物制造替代化石原料、碳捕集技术标准化等路径,推动化工、钢铁等行业深度脱碳。

 

  1. 未来趋势

- 能源结构转型
预计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80%,中西部地区光伏、风电基地或成新经济引擎。

- 制造业重构
产业链全环节碳中和要求将催生新标准,如特斯拉、蔚来通过碳交易增收,倒逼供应链绿色升级。

- 技术创新方向

氢能: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占比需大幅提升,替代灰氢(化石燃料制氢)。

碳捕集与封存(CCUS):全链条标准体系加速构建,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

 

 

3. 行业爆发点

   - 钢铁行业:用氢能炼钢替代焦炭,宝武集团已建成全球首个全氧富氢碳循环高炉。  

   - 农业减排:推广秸秆发电、沼气工程,2025年农业碳汇交易规模或达50亿元。  

   - 个人减碳: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线“个人碳账户”,未来可能兑换商品折扣。  

 

3. 未来挑战

   - 技术成本:目前碳捕集成本约400/吨,需降至100元以下才能大规模应用。  

   - 国际博弈:欧美国家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双反”调查,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