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教育部: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今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

发布于2017年01月12日      已有861人阅读

  近日,网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教育部昨日回复北京晨报采访时确认了此事,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壹

  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其署名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昨日回复北京晨报采访时确认了此事,称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

  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贰

  8年改为14年意义重大

  长城抗战网总编贾元良昨日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道这个消息感觉很欣慰。“8年改为14年意义重大,是对历史和下一代负责。”他说,14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东北义勇军江桥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等,都是在七七事变之前爆发的。14年抗战更加全面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抗战历程。

  之前8年抗战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贾元良表示,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红军改编称八路军,进入了全面抗战的阶段。

  贾元良称,教育是国之本,历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修改教材对学生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历史的看法都会起到有益作用。(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报刊评论

  “14年抗战”不只传递出一个新概念

  文/大矛

  近日,网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1月10日上午,记者从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了解到,这封函确由该司所发,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其实,很多人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在谈起“八年抗战”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全民抗战之前,日本的铁蹄已经在我国的东北三省等地践踏了多年,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在这期间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中国民众难道真的就甘愿为亡国之奴?一点反抗行动都没有?

  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国人,都对“八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存在误解。事实上早在1937年形成全国抗战局面之前,发生在东北局部地区有组织和民众自发的“抗日救亡”一直就没有停息过。众所周知的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从1932年就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但由于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抗日局面,直到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抗战爆发,作为全民抗战的起点,时间才定格在1937年,实际上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乃至日本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点燃了中国抗日的烽火。

  “八年抗战”作为全国性抗战的一个单独概念,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作为普及社会大众的一种历史概念,“八年抗战”显然既不能全面概括中国民众发自内心的反对外寇侵略,更难以全面彰显亿万国人为抵抗侵略而展开的自发卫国斗争,尤其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那些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为抵抗侵略而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普通民众,很可能会因为“八年抗战”的时间局限,让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精神传承。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14年抗战”,不只是概念上的一项修正,更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受倭寇压迫地区局部民众自发抗击侵略的一种精神弘扬;更是在告诉后人,为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人们,无论牺牲在八年全国性抗战期间,还是在此前的局部自发抗战中抛头颅、洒热血,国家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更会世代铭记。

  “八年抗战”是倾国之战,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击侵略者的卫国战争,而此前6年,发生在东北局部被日寇侵略地区的反抗行动,除了部分是由我党组织的抗联武装游击队进行之外,还有不少则是来自民间自发的抗日武装甚至是个体为保卫家园的抗击行动,虽然这些“零散”的抗日行动并不足以撼动日寇全面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却也是引燃全国民众团结抗日的一根根导火索。而那个年代流传于全国的一首《松花江上》,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九一八”,既是对日寇侵略恶行的悲壮控诉,更是在全国吹响反击日寇的犀利号角,中国的抗战理当也不能没有“九一八”这一沉重符号。

  每年在9月18日这天全国各地响起的防空警报,在坊间百姓的心目中也早已把九一八视为抗战的起点,此次国家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既是告诉后人一个真正沉重的抗战历史,也是最厚重的国耻教育,更会让广大青少年无比珍惜今天和未来的和平。

  实际上,从国家最近几年纪念抗战的表述和现场的布局等公开报道中,人们已经感受到“14年抗战”概念的形成。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140面彩旗;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象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历程。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不只是一种概念的更新,实质上更是一种务实的观念转变,彰显出反击侵略战争中国与民的对应关系,是对来自民间自发反侵略的一种“国家态度”,这在实现未来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和现实意义。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