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怡:因为喜欢而有激情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1-03-24    已有  人阅读

 陈慧怡,本科生。2007年自广东保送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学分绩年级第一,曾两次获得好读书奖学金。其作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行政征用与补偿——禽流感中香港特区之实践及其对内地的启示》(并列第二作者)获第11挑战杯世博专项赛全国一等奖,第4届清华大学清锋明辩冠军、最佳辩手,曾代表清华大学校辩论队赴重庆、大连参加辩论邀请赛,曾任法学院羽毛球队队长、法学院辩论队教练,体育课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  每次挑战都是提升的机会

  初入清华园,陈慧怡就遇到了大学中让她最为头疼的挑战——体育课。1500米跑步、实心球、跳远等项目对她来说都很困难——跳远她只能跳167左右,刚达到及格边缘;实心球,她也只能投34米;得知要跑1500米,她更是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但如果人生放过了一个挑战,那剩下的所有的东西你都只能放弃,下次你只会越来越弱。既然自己差了,那就选择积极面对它。陈慧怡说。于是,她坚定了信念,大一上学期,陈慧怡每天去东大操场进行肌肉练习,练习实心球和跑步,甚至练到吐。后来,体育考试时,她跳远达到21,获得满分;实心球能投到76远;1500米也被成功拿下。

  这些经历让陈慧怡对清华体育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不行也要上。运动让你觉得,当你身体上可以克服一样东西的时候,心理就会变得比较强大。她的体会是:克服畏难情绪之后,跑下来后收获的是——原来我可以做到。

  在陈慧怡眼中,每一个挑战都是提升自己的机遇。她选修了一门以严厉著称的课程并坚持下来。在这门课上,首先,老师会教学生怎么读书;读完之后要在1000字以内写一个很大的题目,言简意赅地反映自己的思考,且见解要独到深刻。经过如此的训练之后,陈慧怡认为这门课带给她的提升很大。

  读书思考两相宜

  三年学分绩年级排名第一,但这在陈慧怡眼里只是个符号而已。

  那对她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是:读书,阅读任何书籍。

  只有当读的书达到一定量时,你才有辨别力。你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书,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陈慧怡如是说。

  大三时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交换的半年里,陈慧怡深切体会到了国内外教学的差异。并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一篇题为《五问中国法学教育》的文章,思考国内法学教育。

  在不断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陈慧怡逐渐意识到:文科方面的技能,如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她选修了何美欢老师的普通法精要课程,训练逻辑批判思维。学习了3个学期,她才逐渐掌握了分解文章、发现其内在漏洞等方法。何美欢老师教出的学生特别棒,逻辑能力、责任心、效率和协作能力都很好。清华学生很优秀,只要有这样的教育,都可以做的很好,这也是我选择难度大、有挑战性的课程的原因。陈慧怡说道。

  因为喜欢而有激情

  陈慧怡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6年里,她一直是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

  来到清华,大一时,陈慧怡只担任班级宣传委员,专心班级工作。大二时,抱着多尝试的想法,她做了8份社工,并因此上了校园报纸《清新时报》的头版头条。

  辩论是陈慧怡大学里另一项突出的活动。她从小就梦想成为演讲家。初中时,她就曾获学校的最佳辩手。

  十年前的陈慧怡,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甚至乘公交、走路时都在看书。她坦承,那时只是好强。十年后的今天,在好友眼中,她已经褪去了好强的标签,心境变得更平和,问题想得更清楚,在经历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产生自己的想法。陈慧怡坦言,这是因为大学三年来做错太多:曾经认为重要的东西,现在看来,并非真正重要。

  作为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面对过去的种种,现在摆在陈慧怡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上庭诉讼工作,另一条是在室内撰写文书合同、办理上市手续等法律相关事务(如选择外国律师事务所的工作)。跟第二条路的稳定安逸比起来,第一条路明显要困难得多。大三暑假期间,陈慧怡去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实习期间享受到优厚的待遇,却让她决定未来不会选此出路,即使这样会违背家人的期望——母亲一直希望她能找到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

  我喜欢诉讼、上庭,陈慧怡坚定地说。201011月,陈慧怡赴香港高等法院参加模拟法庭比赛,这次体验让她更坚信诉讼是她最喜欢做的事。

  因为喜欢而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做的好。清华有很多资源,学生要有自己的主张,这是她给学弟学妹的忠告。

  在特奖答辩会上,陈慧怡以一句话结束了展示: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坚毅卓绝、付诸实践;有成就并不难,难的是不为所动、依然故我。相信她会一直带着这句话,在人生中坚毅卓绝地走下去。(编辑 露英)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