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预录保送生---好好准备高考

来源:转载       发布于 2011-06-02    已有  人阅读

   最近有些学生拿到北大预录通知。下一步怎么办?北大广东招生组组长提出要好好参加高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进北大,只是你人生的第一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到长城非好汉”。高中是中学大学的过渡,到北大本科主要是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学到继续学习的能力,知识无涯,你要终生学习。
   中学知识是基础的基础,文理都有。保送由于花在竞赛那科时间多些,不免有些偏科。通过备考,把中学知识补全,更加扎实。这是要高考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是大学学习是学生自由、自主、主动地学习。而中学完全是按学校安排学习,没有自主权和自由权。现在你保送了,已经为母校争取了荣誉。现在,你的复习可以以考试大纲为纲,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切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先抓好语、数、英,要求语文不低于130分,数学英语不低于140分,力争满分。一个人找一个地方,甚至可以在家复习(学校要同意)只要参加模拟考试就可以了,月考不必参加。
   我当年高考复习就是在家,自己管理自己。每天坚持一小时运动。当你自己看时,有些地方不明,有些题不会做,又没有人问,那时的习题没有解答,难题有提示,这就逼得你认真看书。实际上解答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
一个人学习还有个好处就是培养自控能力,而自控能力是在北大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北大太自由了,管不好自己,就被淘汰。
如果你们省不让保送生高考,你可自己准备,到时你找份高考试卷,自己考,自己评分。
在复习方法上,你必须跳出题海,回归课本,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应该包括“知”和“行(或用)两方面。
“知“就要会读书。书有两种,一是印在纸上的,一是在大自然或社会里(无字天书)。我们不仅要读懂印在纸上的书,更重要的是能读懂未印在纸上的书。有些是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是需要用学过知识去探索。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者,为读第二手书矣。”
古人有很多读书的经验,这里举几例: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耳。    王守任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       陆九渊

今人胡适读书一要精,二要博。精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就是说,读书要会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
     手到是要自己动动手。例如,查字典,做读书札记。手到的功用: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

    华罗庚的读书要从厚到薄,从薄到厚。  
     华先生讲厚是先选一本经典著作,反复读,读到薄为止。就是要不断归纳、精炼。
      对学生来说教材是入门书,学科知识精华所在。中学生、大学生先学好教材

    董必武的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首先要选好书,书在精,教材是最精的。因此要熟读深思,文科要能背诵,理科按张景中院士得意见:“学数学要能举一反三,记得住,用得活。100多页的数学课本,想来想去,就不只有十几页,两三页,甚至只有几行了,但这几行又能千变万化,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有人不愿意看书,认为太简单。其实,复杂的问题可以化为简单问题,因此,首先要将简单问题弄明白。张景中院士提出:一。不要放过那些表面上看来平凡而简单的问题,它们背后也许有你还没有弄明白的东西;二,找到一种解题方法之后,不妨再想一想,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三,更高明的办法也需要用到更多知识来说明其中的奥妙。不妨进一步想:能不能用更少的、更基本的知识来说明那些你本以为要用较多的知识才能说明的道理呢?”
           张景中院士很注意从特殊问题出发,提出一般概念。有了一般概念,就可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找出更一般的规律。
      你要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压缩为几页纸就算理解了。还要理解的其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读书、压缩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数学能力是将来大学学习必需的。特别要注意用概念来解决问题。

     在时间分配上,从现在起到四月底,主要集中力量读课本,五月份主要是解高考题。任务是提高解题速度。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耳。    王守任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       陆九渊

今人胡适读书一要精,二要博。精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就是说,读书要会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
     手到是要自己动动手。例如,查字典,做读书札记。手到的功用: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

    华罗庚的读书要从厚到薄,从薄到厚。 
     华先生讲厚是先选一本经典著作,反复读,读到薄为止。就是要不断归纳、精炼。
      对学生来说教材是入门书,学科知识精华所在。中学生、大学生先学好教材。

    董必武的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首先要选好书,书在精,教材是最精的。因此要熟读深思,文科要能背诵,理科按张景中院士得意见:“学数学要能举一反三,记得住,用得活。100多页的数学课本,想来想去,就不只有十几页,两三页,甚至只有几行了,但这几行又能千变万化,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有人不愿意看书,认为太简单。其实,复杂的问题可以化为简单问题,因此,首先要将简单问题弄明白。张景中院士提出:一。不要放过那些表面上看来平凡而简单的问题,它们背后也许有你还没有弄明白的东西;二,找到一种解题方法之后,不妨再想一想,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三,更高明的办法也需要用到更多知识来说明其中的奥妙。不妨进一步想:能不能用更少的、更基本的知识来说明那些你本以为要用较多的知识才能说明的道理呢?”
           张景中院士很注意从特殊问题出发,提出一般概念。有了一般概念,就可以提出更一般的问题,找出更一般的规律。
      你要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压缩为几页纸就算理解了。还要理解的其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读书、压缩过程中培养数学能力。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数学能力是将来大学学习必需的。特别要注意用概念来解决问题。

     在时间分配上,从现在起到四月底,主要集中力量读课本,五月份主要是解高考题。任务是提高解题速度。
   

 

语文的基本功要练好,决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好的,短短的半年能达到什么程度,看你们的基础,高考后,甚至到北大后,本科阶段还要练。当然,到北大后,你投入的时间不能太多。
    本人体会经常翻阅字典是事半功倍的,并养成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就查字典的习惯是有益的。
    学好语文决不能靠大量做题,题海战术,可以提高成绩,但不能提高语文水平。

    英语要拿出一定时间的。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要和国外交流,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把我国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外,就要学好英语(到北大后最好再学一门外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事物表达是不同的。学外语是与外国人交流的,因此,我们要按外国的习惯表达外语。熟记单词是基础,要记多少单词以用为主,不以考试为主,广东高考要求是3500个,大学英语四级是4500个,大学英语六级是5500个。我过去记单词是靠背,特别是背词典。后来看到林语堂先生的英语学习法,才知道背单词是不好的学习方法。因为词是活的,光背单词,不知在句中的用法,一句话,每个词你都认识,但不懂这句的意思。因此,他主张放在句中去记忆,而且他认为“认字”是一长期的继续的经过,与交友相同,时间愈长,相知愈深。通常专重认生字的方法是错误的。至于认生字,也不应凭一次的强记,一次的强记是不永久的,过后定必遗忘。必须有第二次、第三次,至于真记得住的次数,须凭天资之高低而定,有人一二次,便已记得,有人须四五次,但是无论天资如何迟钝,也不致七八次见过尚且遗忘。
     他认为,学英文要“听、讲、写、读四事并重。四者中,口讲尤为重要。他强调,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使能顺口而出而后已。凡能依这方法读英语的,无不成功,而且这极容易,真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学时必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来,其文必顺,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当。若凭字字译成英语,再依语法规则慢慢叠成句读,必一无是处,劳而无补。
   根据林先生的意见,你从课文中选出一些典型句子,反复读,按林先生的要求:“整句吞下去,整句吐出来。“
    除了记单词外,林先生主张学点语法,他认为:“语法的研究只是对于词字形体用法之变换作精密有系统的观察。凡人读书必精,头脑要清,系统要明,分辨要细。惟其精,才不会似是而非,含糊了事。语法书有初中、高中用的,我建议看薄冰编的《高级英语语法》,等英语单词掌握一定量后,最好看英文写的语法书,苏联科学院院士谢尔巴正确指出,语言学家在研究非本民族的语言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该族语言学家对于这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的观察。
    所用词典要英汉双解的。
学英语在看完教材后最好看英文小说及报刊杂志。

数学在运算能力(建议看《生活中的魔法数学》一书,训练心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下功夫。并且练好数学内功――能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总之,准备高考一是将中学的基础牢固掌握,二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目的是能适应北大的学习。
本文是给中山纪念中学一预录保送生的短信精神写的。估计对其他人有用,利用北大招生网,可以使更多人知道。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