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专业志愿要有合理的梯度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25 已有 人阅读
本报记者胡力丰 实习生聂燕
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08年,参加我省本科二批(一般本科)次录取的院校共计471所,在湘招生计划为58762人。今年近13万的本科计划中有6万左右的本科二批计划,相对于重点本科和独立学院,该批次才是本科批次里的录取“大头”。我省实力较为强劲的一般本科院校有湖南农大、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中南林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对于这些学校来说,牌子倒不最重要。本报高考专家服务团认为,填报该批次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禀赋与兴趣选择专业。
选报专业应先有一定的职业规划
非著名高校里其实也有很多的好专业,值得去好好挖掘,尤其是一些工科专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禀赋和职业兴趣填报。高考升学指导专家、全球职业规划师李旭涟老师建议,考生应尽量“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即了解自己性格上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这个初步找到与自己“投缘”的专业;所谓知彼,则包括了解专业、学校、职业等方面信息。比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校简介、今年的招生政策、录取分数线、系部设置、教学质量、就业状况、综合实力、职业概述、工作内容、教育背景等等。
在这之后,学生还需留意,选择专业和就业有别。现在学生填报志愿总是先考虑所学专业好不好就业,普遍关心能不能读到“热门专业”,这是一大误区。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谓“热门”与“冷门”之分并不是绝对的,今天的“冷门”专业完全可能是明天的“热门”专业。
因此,考生应“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实事求是设计自己的未来,并以此为根据决定报考学校和专业,只考虑目前的书是不是好念、工作是不是好找不免目光短浅。
另外,书是孩子在念,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采取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学生也不要限制在所选的“专业”上,要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选报专业千万莫被名称迷惑
考生选择专业最好不要被专业名称所迷惑,盲目跟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高校可以给自己的院系改名。于是乎,“地质系”变身为“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勘探”成“能源工程”,“机械维修”成“机械自动化”,“采矿系”成“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图书馆系”成“信息资源管理系”,甚至水泥专业也改了一个时髦的专业名称“硅酸盐”。
如果你对这专业没兴趣,也不愿意吃这份苦,在挑选专业时就一定要先查阅一下该专业的设置课程和历史沿革,避免被美丽的名称吸引,误入“歧途”。当然,这些专业因为专业性强,对口单位需求还不饱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有一定优势。
此外,如果你的理想是当网络工程师、律师、记者,在报考对口专业时要当心了。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这些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遍地开花,有统计显示,英语专业开设最多,其次是计算机、法学、新闻学等,因此此类专业的毕业生正进入就业寒冰期。
填报专业志愿要有合理的梯度
学习成绩较好或不太稳定的考生则有两种途径。第一,可在第一志愿报一个录取成绩较高的理想专业,第二志愿应该拉开档次,依次类推,最后填一个保底志愿;第二,也可在第一志愿填报一个既符合自己实力又满足自己意愿的专业(注意避开热门,以提高录取率)。
而对于学习成绩在录取线边缘的考生,则应在第一志愿选报录取成绩较低的冷门专业,争取以巧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