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考生和家长做好三方面功课

来源:高考频道       发布于 2013-04-08    已有  人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为什么对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很纠结,最关键是万一填报失误,关乎考生的前程。建议各位考生和家长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功课:1、因为是第一次,一定要多咨询,事先做足功课,讲求实效;2、既然是最后一次,要多掌握信息,多角度思考,但要从考生本人实际情况和成长目标出发;3、基于是唯一的一次,一定要慎重对待,科学决策。

  填报志愿时向谁咨询?到哪咨询?咨询什么?

  咨询对象:中学或高校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上一届考生或家长、相关开放型媒体等。

  咨询平台:高校招生咨询热线、现场咨询会、网络咨询平台等。

  咨询内容:目标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博士硕士点、实验班、出国机会、奖助体系等;另外,还有自己考分和名次是否有可能进入该校,进入心仪专业概率多大。

  咨询策略:公众场合咨询专家时最好先选择好十所以上学校和若干感兴趣专业,根据自己考分咨询是否有另外选择的可能、咨询学校和专业的排序、咨询目标学校优势;单独有机会咨询专家时要提供考生所有信息,当面沟通;热线电话咨询要针对该所学校,咨询尽量详实,如强势专业、专业级差、专业历年平均分最低分、录取政策、单科体检等特殊要求、转专业要求和成功比例、某些专业就业去向等;直接去学校咨询时要了解学校地理位置、校园风貌、学习氛围、住宿条件、以及自己目标专业详细情况。

  填报志愿时考分、名次、学校、专业、本人志愿、家庭期望,孰轻孰重?

  抛开所有外在因素,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必须对自己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必须清楚认识自己分数、排名、城市偏好、学校偏好、专业偏好,特别是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成才目标,将来想升学深造、考公务员、出国、还是直接就业?自己将来的职业适合做营销、技术、还是管理?毕业后回家乡找工作、去省城谋发展、在大学所在地求职、还是立志自主创业?

  除此之外,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因素,比如社会对所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势、家庭是否有现成社会资源可供出国或工作、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允许选择高收费。

  志愿填报时如何争取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发挥考分的最大功效并不代表必须要卡投档线,尤其就专业而言,因一个学校里,最热门专业往往分数会比投档线高很多。

  根据考分选学校很重要,但不错过任何批次机会同样重要。如提前批,多报一次,就多一个录取机会,不过提醒考生提前批必须要填报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一旦录取,后面批次就没机会了;如艺术和文理可兼报,即使艺术失利,还有机会被文理录取;部分学校设立了高分尖子生实验班,如浙江理工大学“理工实验班”招收高出一本40分的考生,可享受分流任选专业、导师制小班化培养、经考核合格人人可获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学校还设有启新学院,培养拔尖人才,对高分考生设新生奖学金,或减免学费,值得关注。

  因省内省外高校投档比例、计划数、退档政策有所不同,因此要慎重填报、讲究顺序、尽量专业服从。对省外高校而言,如果正好上线,即使专业服从依然有被退档风险,而一旦进档后被退档将没有机会进入自己所填下一个志愿,而是直接进入征求志愿,机会就少很多,因此省外高校选择填报要留有余地。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