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教师解读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1-11 已有 人阅读
主持人: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准时进入本期的《教育面对面》。今天继续我们的2010年北京新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复习备考指导。今天是第六期——物理《考试说明》的解读。节目还没有开始已经有朋友发来短信了。今天的节目中我们请到了高中物理高级教师张索恩老师为大家解答。
很多朋友在物理方面确实是有问题。我看到已经有十几位朋友发来了短信。接下来我们赶紧请出今天的嘉宾——高中物理高级教师、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电视台CCTV中学生栏目物理课主讲人张索恩老师。张老师您好。
张索恩:您好。
主持人:对于物理科目,刚才在片花中简单做了一个介绍。发现考点方面好象比以往有所减少。我们一一来分析。首先从考试目标来讲,我发现有所变化,比如里面强调了一点就是科学素养,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可能更强调了。
张索恩:今年高考考核的目标着重考查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在以往是没有提出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这样就可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持人:对于其中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尤其增强了探究能力,我们知道在以往有所体现。但是这个探究能力第一次作为要求提出来,这方面应该是更难了。
张索恩:这次考试能力提出了五点,比以往明显突出的就是探究能力作为《考试说明》考纲提出的。作为能力,《说明》中提出来的理解、推理、实验三个能力属于基础层次,应用、探究能力属于较高层次,实际上探究能力的体现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主持人:说到探究能力,刚才咱们从能力方面说,可能大家觉得不是特别具体。但是从考试内容方面确实是更加体现出这次的变化。比如以前131个知识点,这次减少了19个,变成了112个知识点,您如何看待这个知识点的减少?
张索恩:由于北京考区考试内容不包括选修3-3的内容,对考试内容梳理整合后由原来的131个知识点整合为112个知识点,减少了19个知识点。其中删去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这一模块的12个知识点,机械能动量模块由9点整合为7点,减少了2个知识点,振动和波模块减少了一个知识点,删去了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电场模块减少了一个知识点,稳恒电流模块增加了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光的折射减少了一个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本性、近代物理知识模块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实验部分删去三个实验,新增两个实验,特别应该关注的两个实验啊:一个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另一个实验是探究动能定理。 主持人:之前咱们也聊过,您说其实一共是有5本书,但是这次好象把其中一本书砍掉了,只剩下4本书了。如果这样来讲,是不是感觉容易了一些?
张索恩:在知识面上显得是缩小了,实际上对北京考生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外地的考试是5本书都学,最后出的3道题由其中任选两道,北京今年《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北京不设选作题,这里我说的是选作,不是选择。
主持人:说到选做题,确实是没的选了,但是从试卷结构和题型上分析,有单项选择题、实验题和综合题,但是据我了解外地基本上单项选择题比较少,都是不定项的,对于北京来讲有单项选择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我们知道,我当时在做题的时候,单项选择题有时候不是完全会,但是我把数代进去之后,一验证就能过关了,也就能选出来了。从试卷结构和题型来分析,这一点没有太大变化,考生不用太担心。
张索恩:关于题型、试卷结构,北京是很稳的,这次《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物理考试题还是从13题到20题为单项选择题,21题至24题是由实验和三道计算题组成。所以题型、试卷结构基本还是稳,体现了继承。
主持人:对于考生来讲,有的时候多知道一点《考试说明》的相关问题对自己的备考复习都是很有帮助的,150天左右的时间,朋友们可以好好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下。比如咱们提到组卷原则,我们知道咱们经常会说难中易是3:5:2,感觉好象是中间的题应该占的比例最多的,对于这方面张老师是这样认为吗?
张索恩:对。《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组卷原则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是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刚才您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在组卷分析中,学科集中,像物理,它是处在中间,13题开始到24题结束,所以,学科也是指和化学、生物分开了。
主持人:每一道题的难易程度基本上都打上标签了,这样我们的考生应该做到心里有数了,比如这是容易题我一定要做出来,那个是难题,我可能要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放弃了。
张索恩:组卷题的分类有一个原则,就是在选择题中,它基本上是按知识题分类的,也就是说,原子、光学、交流电、振动、万有引力、天体运动、力、电、综合,基本顺序是这样排列开的。但是,由于选择题里面还有几种题型的类型,比如估算、推论,2009年加的类比,这些题也可能独自,也可能穿插在这些知识范畴之内。所以,原则上基本是在同一类型题中先易后难,也就是说最后的题号在选择题里面19、20题难度相对就要大一些,在计算题里面,三道计算题,第一道也就是22题是容易的,23和24,尤其24题,那就是一个标准的压轴题,实验中也是最后一问体现一些难度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主持人:对于北京的《考试说明》来讲,大部分时候都是非常务实的,并不是说像其他有些地方怕告诉你什么,它基本上说的都很清楚。比如考生们经常容易犯错误或者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面都详细的说了出来。其中还专门把最后这道题分小问、不同地梯度为大家做了讲解。
张索恩:你说的很对。北京的《考试说明》这一次在最后一个样题里面,也就是去年的24题分析以后最后有这句话,其实对多数考生第一问并不困难,而不少考生却放弃做答,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关注和解决的。确实,《考试说明》的编辑者对考生做了最大的努力,在《考试说明》单点出这一点,确实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也是应该明确告诉考生的。
主持人:比如最后一道题,咱们说20分,第一问能占到5分,这个比例其实挺大的,你做一道选择题多少分啊。这么简单的一道题目,我们如果把它忽略了,没有时间做了,这将是非常大的损失了。
我们下面关注一下朋友们发来的问题。手机尾号9995问,张老师,对于物理来说,我的学习是很差的,可以说是会的很少,有没有死记硬背的方法呢?我们先为这位朋友简单解答一下。
张索恩:物理和化学、生物还不一样,作为理科里面,它属于一个最活的。我们从知识和技能这方面考虑,物理也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实际上物理相对于化学和生物来说,它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只是因为它的概念、它的公式,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在用中巩固和理解它,所以对一道题不要想法把它死记住,多做上两道相似的概念题,从做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你就成功了。 主持人:死记硬背看来靠不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但是怎么样做到有针对性,就是咱们下面说到的这一点,就是参考题样的作用,每一科都有一个参考题样,当然在考试的时候不可能这个题会考,但是它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
张索恩:关于参考样题的作用,我这里想和大家讨论几道题的导向作用。《考试说明》中明确参考样题与2010年高考试卷的结构、形式、测试内容、题目排序、题量、难度等均没有对应关系,
但从题样的保留、更换还是能看出将来试题的倾向的,从中悟出新试题的思路。例如,试题31是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为背景的估算题,考试内容中已删去声波,但仍保留,就证明了此类估算题的保留价值。当然,保留的是所进行估算的推理能力的考查。
试题37是2009年的试题,是类比法的应用,类比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选它意味着类比法将是一种题型。
再如试题44是一道题设条件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让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和物理事实及条件、物理问题进行探究,此种探究题必然会成为选择题中的热点,连续两年均是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试题39,2004年第21题,是力电综合题,考查了电场等值线、电场线以及电场离子、在电场中受力等八个知识点,考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也标志了选择题的难度水准。
主持人:比如刚才咱们提到的样题,很多朋友都会做往年的物理高考题,也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关于实验题,往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两年电学,再过两年就考力学,但是好象连着三年都已经没有考电学了。这是不是也能从中看出力学这一块确实比较重要,或者电学这一块应该更加强一些?
张索恩:关于实验样题,样题中选了两道,一道电学,一道力学,力学是选的2009年的题,实际上更明确了一下力学里面考了知识迁移能力。看起来,在实验上还是更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体现。所以,究竟今年对实验题如何,连续三年没有出现直流电实验了,是否能考,还是今年接着考力学,我想这一点作为咱们备考的时候还是应该按照考纲把各种实验应该掌握的要会。但是对考试中的知识迁移实验的能力的迁移要特别注意。如果光死记了、背了一些东西,而不考虑迁移,那它的第三问恐怕拿分的机率就比较小了。
主持人:我们来看朋友们发来的短信问题。手机尾号1578的朋友问,张老师,我觉得我的物理关关键是在于审题,有的时候题看明白了我很快做出来了,但是问题是很多题我看不明白,如何把所谓的高科技的外表给剥离,这方面张老师有什么建议?
张索恩: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学生中都感困惑的问题。现在的物理题,尤其我们高考的试题,题的字数很多,一道小题有时候占到半页,学生一看,有的说,我一看这个题就晕菜了。实际上,这里面包括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审题的阅读能力,我想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是要求你的语文知识有一定的素质,另一方面,你接触当今的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我想这一点一会儿我们还有一个专题来阐述。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必须克服,不要望而生畏,更不要退却。
主持人:专题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我们得浓缩一下。关于备考建议为朋友们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吧。比如9995也发了很多条短信说我基础很薄弱,想拿到80%的分数,怎么办?
张索恩:我下面把备考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大家谈一下我个人的认识。
第一,备考复习中必须纠正重知识背记轻能力培养。也就是我们对物理的概念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刚才有的人问,能不能死记硬背下来,我告诉你,不可能。物理知识是要用的,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运用中去巩固它,去加深它的理解。对公式的运用要注意它的试用条件。
主持人:有朋友说我反复做题吧,题海战术,做大量的习题训练,归堆,这样可不可以?
张索恩:这是第二要注意的,不要大量重习题训练,轻思维方法训练。学物理,不做题是不对的,但做题是要在解题过程中摸索解题规律,重在解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如逆向思维、类比法的应用,选题要精,同一种思维方法可解的题、可跨的知识类别分类,按思维方法分类,同一类型可选一至二道典型类题配以变形题五道就可以了,既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作用,又可以达到培养思维方法的目的。题无边,方法有数。希望大家切莫在题海中浪费精力。
主持人:还有一点就是严格按照考试的内容范围复习。因为《考试说明》中都已经做了详细的记述了。考生如何做到把握《考试说明》难度要求的时候深浅适度,有些学生可能做的时候就喜欢做自己擅长的题目,遇到难的可能就不太做了,或者有些人钻牛角尖,专门做自己不爱做的,这方面如何把握?
张索恩:您提的这个问题还是八个字:繁简有序、深浅适度。
所谓的繁简有序是按照考纲规定的内容,没有的一定要舍取。深浅适度,就是考纲提出的一类要求是了解,二类要求是理解,理解就比了解高深得多。所以,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知识点要求的是一类,不要追得那么深。比如光电效应,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直接应用就可以了,不要再往深里走,走到节直电压、走到光电子的能的计算,走到正相电流的饱和值,对于原子能机,学生知道放射电子和放射光子和吸收光子的条件,如果要追原子能机再接到原子的能量、原子的势能和电子的动能,而且再进行定量计算的话,我觉得就过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高考考纲的规定其中也有一条是要减轻学生负担的。如果大纲减轻了,指导性的文件减轻了,而我们在复习中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所做的事情虽然学生很累,但恐怕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
主持人:咱们把最后一个问题再为朋友们解释一下,因为这次提到了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从吸引的物理情景中发现武力问题,提出武力思路,并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呢?
张索恩:关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里面有几个基本条件学生要注意。第一,学生要有比较扎实的物理知识。也就是说,你的知识基础、公式理解运用得是比较扎实的功底。第二,要有探究规律的思维方法,就是说你研究问题,对于物理学中重要研究问题的方法、推理和类比,这种方法你掌握没有。第三,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我们高考提出的探究能力,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它要选拔的是时代需要的人才。当然,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能够选到高一级的尖子性的学校去,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探究能力的创作的时候,如果个人不能够自主、独立去处理的话,我觉得还要应付高考,还要答这种题,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可以由易到难,可以选一些有创意性的实验课题,由几个人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在探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逐步深入,最后再做到自主、独立。
主持人:密切的联系实际,同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就像刚才那位朋友说的读不懂题,这样你应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当然我们之前曾经考过基础项,而且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把它阅读一下,从中加强训练。刚才张老师也提到了,可以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共同努力。
今天只能为朋友们解答到这里了。3274的朋友发来短信说,之后想联系张老师,联系方式是怎样的?
张索恩:您拨打52550806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热线接待。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老师,感谢收音机前听众朋友的陪伴,今天《教育面对面》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