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部分省大学新生将不转户口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5-02 已有 人阅读
长期以来,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户口都是随录取通知书进入学校,毕业后再随着就业进入单位,这一延续了多年的做法在山东将成为历史。自2008年起,我省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昨天,省公安厅会同省发改委、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共同下发通知,决定自2008年起,我省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大中专院校凭新生居民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办理新生入学手续。
我省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范围,既包括省属各类普通高、中等专业学校,也包括各类民办高、中等专业学校,同时也包括省属的各类技工院校。
大中专院校所在地公安机关凭当年的《山东省教育事业计划》和学校出具的录取新生花名册、新生居民身份证,为录取学生办理暂住登记,不办理暂住证。
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本省新生,毕业后落实接收单位需迁移户口的,凭毕业证、报到证和接收单位出具的报到证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使用户口准迁证。
我省生源学生考入外省大中专院校以及外省生源学生考入我省大中专院校,仍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我省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为什么从明年起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大学生入学不转户口对就业会产生不利因素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状
9.5%的毕业生空挂户口
“我的户口现在还没有落下。”两年前,老家是潍坊的小刘从山东某高校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他到一家个体企业打工,这家企业不能为他解决户口问题,直到现在他的户口还揣在自己的“口袋”中。
据记者了解,在济南像小刘这种工作“不固定”、自己拿着户口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大学生毕业后,一些用人单位不愿为受聘员工落户,毕业生又不愿意把户口转回老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只好将户口揣在自己的“口袋”里。考研、创业或者自谋职业的大学生都可能成为“口袋户口”的一员。
省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以来,超过两年户口依然滞留在校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9.5%。同时,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一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往往把户口迁移证随身携带,成为“口袋户口”。有的学生甚至损毁、丢失户口,成为无户口人员,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影响
计生、治安管理成为难题
“口袋户口”造成人口计生部门管理难度加大。据计生部门的人士介绍,这些“口袋户口”的学生分散在山东各个地方,寻找起来非常困难,导致了人口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不真实,必然会影响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一些“口袋户口”的
女大学生,政府对她们的婚育情况难以掌握,也就不能为她们提供免费的计划生育咨询和相关服务。女大学生结婚后也很难办理《生育服务证》,很难享受育龄妇女生育保险等。
据公安机关的人士介绍,学生入学时,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与落户手续,毕业时,又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费时、费力,增加了学生本人、大中专院校及公安机关的负担。同时,这部分“口袋户口”毕业生逐渐成为脱离各种组织的“社会人”,既是社会治安的隐患,也影响了社会各项行政管理措施的实施。
对策
本省新生不再迁户口
有关人士认为,产生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上学迁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生入学不转户口是为了方便学生就业,是学生户籍管理方法上的改变。
省公安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城镇居民口粮凭证定量供应制度,2004年我省实行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改革,取消公民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继续实行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迁移户口到学校所在地的做法,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造成了许多矛盾。
据悉,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已经实施大学新生不转户口的户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