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看着不难得高分难 审题能力不足致使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4-26 已有 人阅读
上周末,合肥市的高三生们参加了高考(论坛)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三模”考试。走出考场的学生纷纷表示,跟“二模”相比,“三模”难度有所降低,“感觉还不错”。老师们表示,“三模”试题质量很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但想拿到高分也不容易。
看似简单但得高分很难
“总体感觉比‘二模’要简单。”这是参加“三模”考试的考生们比较普遍的感觉。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亲自参与监考的老师并不这么认为。
多位来自一线的老师面对考生的试卷表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拿到全部分数并不容易。
一位老师评介理综试卷,“‘三模’试卷跟二模在难度上相当,由于题目相对比较灵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这次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一位文科老师认为,文综试卷同样存在着“看似简单”的问题,仅仅靠背诵教材是不够的,“这次试题区分度比较好,同时对学生的概括和扩展能力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
审题能力不足造成失分
“审题能力不足是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多位老师在阅卷后得出这样的答案。
对于理综试卷,一位物理老师表示,学生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提高对题目语言的理解能力,看清楚题目所列出的条件,以及题目中不同的语言表述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而文科老师也有同样的感触。“学生们要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有时候一字之差就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比方作文题目为“又见花儿烂漫”,如果学生抓不住“又见”这个题眼,写出的文章很有可能就会跑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的“技术性”错误所造成的“失分”也让老师们感到很遗憾。“有些学生答题不规范,超出了扫描线,在真正的高考中,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失分。”“还有些情况是学生答题卡涂的不规范,这些是小事情,但是不注意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常识考察综合素质
“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这样红?”参加“三模”考试的某高三考生对这个题目印象深刻。“我们初中就接触了这样的题目,基本属于常识了,不会一点都不知道。”
高三一位文科老师表示,类似这样的题目“是好题目”。他介绍说,高考中会有一些常识类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实际是考察学生平时知识积累,是对综合素质的考察。
冲刺阶段复习回归课本
“一模”考基础、“二模”考能力、“三模”补短板。在老师们看来,经过了“三模”的大练兵,学生们下一个阶段的复习应该把重点转向哪个方向?
“回归课本。”记者采访多位一线教师,他们均表示在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把课本重新捡起来。“学生们出现‘看似简单,实际得分较难’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础知识不扎实。”
还有老师表示,接下来这段时间,要把曾经做错的题目整理一下,还有一些“经典题目”需要重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