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点课本对照复习 学会向材料要分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5-27    已有  人阅读

2010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教育频道邀请沈阳飞跃特级教师龚美兰老师于2009年5月26日(周三)15:00-15: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访谈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关注到的是我们的2010年特级教师指导最后冲刺辅导周的特别节目,我们的节目将会继续进行,我们关注的学科是政治学科。为大家邀请到的是我们的特级教师龚美兰老师,来到聊天室和大家进行交流。龚老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沈阳飞跃特级教师龚美兰老师做客新浪辅导2010政治冲刺
沈阳飞跃特级教师龚美兰老师做客新浪辅导2010政治冲刺

  龚美兰:同学们好!

  主持人:龚老师,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了,全国很多同学都会特别的紧张,包括很多学校现在已经给大家放假了,可以在家里面去复习,于是大家就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可是时间一自由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复习了,在最后这十几天当中,我们同学们在家复习的过程当中,您觉得大家应该干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龚美兰:我觉得确实时间非常紧,一定要干非做不可的事。我觉得最终考试还是要考咱们所学的这些基本理论,命题员有一个命题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想考你什么理论不能直接从理论到理论的考你。

  比如他想考你矛盾的观点,他不能直接问你“什么叫矛盾的观点”,虽然大家谁都知道什么叫矛盾,但是他出这个题考的时候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说他要让你去分析一个问题。有一年的高考题就是,让咱们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实际上这个就是让咱们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对美国历史的推动作用和消极作用。所以最终是考你矛盾的观点,但是他要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历史的例子。

  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再复习一下。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回归教材、查缺补漏,对知识点最终自己心里要有点数。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要把这几门学科里边重要的知识点要复习一下。这些重要知识点包括重要的理论和重要的原理表述。重要原理,一般都是在选择题里,实际都是考最基本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概念。另外,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是要说这个概念的。比如说,有一年考如何依法治国,有些同学答如何治国答得非常完美,但是最后都扣了4分,为什么?就是没有说什么是依法治国,并不是说多教条,一定让你说,但是这么问你怎么依法治国,肯定首先要告诉大家什么是依法治国。所以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概念,当问到你的时候一定要答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没背好肯定分就得不到了。

  另外,基本表述要准确,不准等于不会。比如这个让你用时间和认识的辨析观点分析问题,如果实践和认识这个原理表述的不完美,这个原理的分会丢掉一些,而且分析问题的时候那个分数也还是要丢掉一部分,因为所有的题都要原理和材料结合的,这个分数都是双份的,所以理论的表述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最后这个阶段,要把你所学的基本知识再复习一下,复习的时候我觉得,你要能够比较清楚比较重要的理论、重要的概念,这些要掌握。

  还有,模拟题当中已经做过的理论、已经复习过的、做过的题,里边涉及哪些理论,你自己查缺补漏,有哪些没有掌握。

  再有,模拟试题当中没有考到的重要理论,仍然是重要的,也要复习一下。因为这部分理论并不等于这个模拟题没练到就不重要,作为命题人来说,会在出题之前还是要看一下规避一下现在的模拟题,不能出的题和现在的模拟题是一样的,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他要把模拟题扫一下,但是并不等于说模拟题考了什么他就不考,他会进行一些规避。作为咱们同学来说,要正确的对待模拟题,不是说模拟题考的就是高考考的,也不能说模拟题已经考过了就根本不用去做模拟题里的知识点。要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些理论还是不变的,要的还是这些东西。

  在选择什么是重点的时候,要和它要分析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我分析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哪些知识点,分析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对命题人来说,他选哪个角度来出题是谁也不知道的,这个角度是千变万化的。

  以前我们也请命题组的人和我们学校的学生聊天,曾经也这样问过,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问题,就问命题组的老师。问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对那个问题怎么认识,老师说,到底都是好学生,各个问题都问到腰眼上了。但是就算我现在告诉你今年要考什么,什么方面的问题,你见到的那个题仍然是全新的。就是说这个材料题选择什么材料,完全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大家说猜题,也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可能猜对。但是一定是考当前的一些热点的东西,所以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考场上怎么去分析他给的这个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

  就是透过这个题、这个材料,找出他考我们的是什么理论,这是重要的。所以这个理论是什么,你首先得会,然后第二步,你怎么能够从他给你的材料里头找出这些理论,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理论和这个材料结合。

  从命题上来说,他们认为有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给你出这个材料这个选择,一个一定是这一年里边重要的经济的问题或者政治的问题,当然历史、成语典故用过去的都是可以的,但是他要用最鲜活的实例,这是选择材料的。但是他考的理论,这个角度他在设的时候就是会有千变万化了。

  所以现在要对照他们的原则回答问题,你一定要贴切这道题说的是什么,要结合这道题来回答,问你什么答什么,不要去把你原来背过的一个什么题的答案或者你做的一个什么题拿来对到这道题上,那个多半是得不到分数的。

  所以说我们这些天肯定要查缺补漏对照教材要点,自己要分清,自己要看一看,经常练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怎么练过的,不等于不考,可能还要再复习一下。然后再做手里的这些题,手里这些题主要是帮助我们练思路,练习一下这样到底是怎么来答,这样高考的时候见到这个题就不会特别生疏。再有,不要以为现在见的这个题就是高考的题,你就背答案,或者你见这个题就会,不见这个题就不会,还是没有达到复习的目的。高考时你见到的一定不是这个题,这是肯定的,但是怎么来做这种题,我认为现在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当你理论掌握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把这道题要考你的是什么通过审题要找出来,这个我觉得非常关键。

  主持人:您刚才给大家提到了要回归课本,其实大家都知道政治课本好多本,有可能同学会担心说我没有时间翻完,那我们究竟怎么样能够快速的把课本过一遍,达到刚才说到的把基础夯实,但是还会把这些已经会的少看,会重点去攻自己不会的那些知识,怎样做才合适呢?

  龚美兰:有这个问题,内容挺多的,包括必修的,有的用新课标的还有选修的,这个内容确实很多。但是如果你不做一下,还是不知道会哪个、不会哪个,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按照考试说明上的考点来看一下,考点上问我这个问题,我翻书就过一下,我会不会。重要的并不是说所有的都背一下,理论的东西还是要再看一下,一看这个理论,这个知识点就很熟,那就过了;一个知识点怎么好长时间没见它了,没怎么复习到,就把这个书看一下。现在就是把考点摆在旁边、书摆在旁边,对着这个考点过一下,过的时候自己问问自己会不会,看一下课本。

  只要这么做了,并不是花多少时间,只要做进来了不会花很长时间,老是觉得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复习,就永远开不了这个头。实际这个考点也是有限的,每一本书总共加起来比如100多个考点,你就过一下,把认为不太熟的东西在考试说明上记一下,不但这次看完了可能过几天还要再看一遍。

 

主持人:比如像大家最后这个阶段还应该做题吗?

  龚美兰:我觉得还是要做题,你会有很多新的收获,因为我们命题人都说了,我们考你这个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考,一定会给你一个材料,我要来问你。我们怎么来解读这个题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比如我们练的题里头有这样的,学生不知道这是考我什么的,所以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命题人不能直接问你,所以比如说他强调公民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有多重要,公民怎么重要,或者是在咱们今天现代化建设中公民怎么重要。让你用哲学的观点来回答的时候,应该答哪呢?变成你得去解读其中的意思才能看得出来。

  用哲学来说,强调公民怎么重要,那就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怎么重要了,那就应该答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了。这个如果你解读不出来肯定就想不出来去答人民群众怎么重要,你只有解读出这个材料才能答得出来。

  好多题都处在这种情况,就是说你得先看得出来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从主观题来说,咱们学生一般都感觉到比较困惑。我们认为主观题主要就是两大类,一类叫发散思维的,发散思维一般的是考经济类的,经济的、政治的,还有现在新课标里有文化的,这个比较爱考发散思维。

  考发散思维是什么样的?比如给你一个图或者给你材料,然后问这个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者是里边反映出什么问题?从设问里头看不出要考你什么东西,得靠你自己去通过分析这个图现象说出来,这就叫发散。我们要求同学们得根据给你的数字也好、图也好,它的趋势是什么?另外它每个点有没有什么含义?这个都需要考生点到才行。另外一个,原因是什么?分析这些,发散思维的题我们要求学生分析的点数要多、要全。每一个点不一定展开得那么全。比如问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或者各个民族区域自治以后我们GDP增长很快,问你原因是什么,你就要去把经济学学到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要在这个题里尽量的归纳了。比如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比如我们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改革我们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部分,改革哪些生产关系呢?比如我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加强了宏观调控,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等等,还有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内容都是在经济学里很分散的,没有哪一个题把这些东西都给你归到一块,可是人问你原因是什么,你就要把这些内容都归纳出来,这个就要靠平时老师和同学们自己在复习经济的时候总结。他是容易出发散思维题的经济类,很难得考一个理论,经济的题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所以通常都是多个理论来答这个题,所以发散思维就很重要,就是你要善于把这些观点都集中起来,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些点要求你得全,但是你每一个点不用展开,不用见一个基本经济制度就解释一下什么是基本经济制度,说很多,也没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但是点要全。

  还有,高考爱考为什么,比如说政府为什么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答为什么题的时候,政治的题爱问为什么,我们就得答必要性、重要性,在考场上就要想政府为什么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要性就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政府必须这么做。同时还得说,农民工的权益为什么必须得到维护?得先答出来,得答客观上什么东西决定的,比如国体决定的,政府的性质、职能,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些决定了政府必须要把农民工权益要维护好,这是客观上这些因素决定的。同时,你还得说农民工的权益为什么必须得到维护?不维护行不行?不行,理由是什么?人民是主人,《宪法》赋予公民平等的权利,所以农民工要享有平等的权利。答为什么,就要结合这道题去把双方面客观上决定的因素解释出来。

  还得答重要性、必要性,重要性就是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曾经的一道高考题,就要写促进了什么的发展?是农民工促进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另外,注重了农民工的权益,所以也有利于政治文明的建设,权利平等,民主建设,还有就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所以这种题在咱们高考题里也是常见的,就是问你为什么。

  但是如果是考你怎么认识。比如给你一个材料,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来修改选举法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就是同票同权那个。你怎么认识这个?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就得说到。比如看到党的十七大,你就得答党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另外还得答他是干什么的,他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他现在在干什么,比如他提出选举法的修改建议,这个是在进行依法执政,领导立法。让你谈认识,你就根据他给你的材料提到什么,说到什么你就得说,你不说这个分就丢掉了。

  另外,这个材料里还提到了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你还得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什么机构,他现在在干什么?他在立法。这个过程还得说他们俩的关系,你看到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了,他们俩做这个工作是什么啊?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成国家意志。

  一个题给你的信息是什么,你要从这个材料里解读出来,然后得看出来考你的是什么,这个是比较关键的。命题人不可能什么都没给你,他也不可能给了你很多信号,你什么都不说还给你分,现在就是这道题里说什么了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发散思维的题在题量里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还有一种,集中思维的题。集中思维的题,就是在设问里把要考你什么理论指出来了。比如说全国卷,让咱们用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分析荆州地区在历史和现在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去年的那道题,考我们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你就要把这个原理展开,然后把荆州地区在历史和现在的地位作用,这个跟整体部分关系原理要对应上。这样的题我们通常把它叫集中思维,集中思维的题就是要双展开,要展开这个原理,在哲学里爱考这类的题。

  所以我们大体上是这么分的,经济、政治,如果是用新课标,还有文化,这三科比较容易出发散思维的题,你就要充分的去利用材料、分析材料。说实话,在考场上只有材料能救自己,所以我们要向材料要分,要向材料的每一个信息点要分,给你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你要把它利用起来。首先要看懂了这个材料,当然你先要看得懂这个材料他说的是什么,然后每一个信息点里背后的理论点是什么,都要通过审题的挖掘出来。

  命题人会在出题的时候非常严格的去审他自己的题,如果他这个题里头信息给的不全、不完整或者说的不清楚,他要求学生们得答出什么,他是不会怎么要求的,会改他这个要求的。但是如果这个信息有,给的非常合理,这个答案要求你通过看这个就能够答出,就会这么去要求你了。

  说现在我们要不要做练习?当然要做,做练习最重要的就要学会审这两种题型,这个是发散思维的,从材料里应该看得出什么,要求通过给你的材料归纳,归纳的时候就考察你对所学的理论能不能掌握。

  所以现在一般要求中学生,你对经济的、政治的这些知识点,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就是经济都学什么了,你得知道,政治都说什么了,你得知道,不能够整体上没有一个认识,光知道一条一条的背,答这种发散思维的题就很困难了,他是要求你归纳、总结的。发散嘛,就是要全,要点到为止,就是点要到,但每一个点不用展开。就要在这个经济和政治、文化类的整体把握是很重要的,不能在脑子里什么观点都没有,那就不行。

  哲学,你就要对每一个重要原理掌握得非常具体,要弄懂,然后原理的表述要全。不能哲学就弄个大概,我大概懂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是怎么回事,但是让我说某一个原理的时候说不清,那就不行。

  哲学从现在的情况看,他们是比较爱出集中思维题,让咱们用某一个原理去分析问题。另外,哲学还爱出什么题,给你一个材料,这个材料里怎么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比如现在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制度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人家问你,这个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制度是怎么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从它制定、产生的过程,你得说从唯物论说起,物质决定意识,国情,从辩证法说,结合我们国情的特色是什么,我们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而我们历史特点是什么、现实特点是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外,我们经过这么多年时间,又从认识论进行分析。这个叫什么呢?怎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这样的题在哲学里算比较难的题,虽然表面看起来是考我们唯物论,实际是考察我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点,要求全面把握,但是全面把握民族问题不代表就背一些民族区域制度,我们还有民族区域制度的原则,这个要掌握,但是还不够,要把它从哲学角度上进行分析。

  经济的也有,像我刚才提到了,我们现在各个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问你原因是什么,你也得能概括得出来。

  这些内容不是说就是政治的,可能经济的、哲学的都是可能考这一个问题的。你通过做一些题,你会发现这些命题的专家、老师们,他会把一个问题让你多角度去分析,你就学会这种分析的方法,你要知道所有的都是你到时候见到的高考的题一定是很新的,但是你分析的这个思路是对的,方法是你以前很熟悉的,这样就不至于说到考场上什么都不会。

  所以,知识点要查缺补漏,题还是要做,学生感觉到感觉困惑的就是这两种主观题,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他们有一定的特点。你复习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经济首先从整体把握,然后再把重要的东西再一个一个突破它。政治常识或者新课标的政治生活,也是从整体把握,然后每一个再突破。哲学就一个个突破原理,这样就能够比较符合命题的要求,做起来就会好一点,又是比较切合题目的,这个是关键的。

  比如,去年出消费券,消费券的发放,切合这道题要求学生要非常全面的去解答这个题,他怕中学生不全面,他问的时候,使用消费券对个人、企业和国家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多全啊。一个消费券的发放,得说到个人、企业、国家这三个大行为主体,整个经济活动这三大主体构成的,还得正面的、反面的影响。

  所以他希望中学生能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所以我们同学们答题的时候一要贴切、二要全面。贴切就是,这道题给你的信息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要考你什么,你完全要说的是这个事,你不要去背别的东西,把他说清楚、说明白,你的分就有。如果你根本没看懂它,再说什么,分都是得不到的。另外一个,就是要全,人家提示你了这么全,你还不好好按照这个去答就肯定丢分,他要是没提示你,你脑子里也要想,他一定是多方面的去答,这样才能够把这个题做好。

  主持人:龚老师,这是不是因为有很多同学觉得写政治题答一片没有拿分的原因,就是没有所谓的全面、没有针对性?

  龚美兰:对,很多学生有点这样,他就是不放心,他把老师和书上的那些东西都背上去,认为这样还能得不着分啊,实际他也没看懂题目到底要什么,就是怕丢分,于是就忙在那背。很多不错的同学也是这样的,不会挑选,这道题该说什么、可以不说什么,都是首先前提条件是题目看的不够,没太看懂。

  这种同学,首先考场上不要那么太紧张,先把题目看懂,你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能不错了,因为你能有那么多话说,说明你的基础知识准备的挺充分的。现在并不是什么都要的,就是这道题要什么,就是刚才咱们说的贴切,命题人是非常看中这个的,他们老是强调这一个的思想,这道题要什么你说什么。当然我们说,你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点,你看到他考你,比如消费券对个人、对国家、对企业有什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可能看到的就是消费券,实际消费券要用到的知识点非常多,比如说消费券的使用对于个人来说,个人使用消费券等于是增加了收入,满足了一些需求,你就把对个人的好处写出来,这时候就充分的去想跟个人有关的。再说对企业,对企业促进了企业的销售、促进了他的生产,使他能盈利,这就是这道题要说的我就说,跟他没关系的我就不说。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这就是对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人家还问你负面作用是什么,你挨着说负面的,题目里已经告诉你了让你说什么、不让你说什么,你放心的就按照题目要求去说就行了。如果我根本没看懂题,上来就在那盲目的说,说一堆,当然是不会给你分的。如果你就从这三方面说,正反两方面说,他还是能够得很多分数的。所以题目要看懂,现在题目很多不是那么难懂的,有很多同学没看懂就做,这个是他的问题。

  另外,从我们政治来说,因为都是在最后部分,所以普遍的问题就是时间没有了,前边时间花的多,到政治这儿好歹写一点就完了,这也是我们感到困惑、困恼的一个地方,到我们政治分数都挺受影响的。学生一问,我会但是我没时间了,只能写这么几句就完了。所以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别最后会的东西也没得到分数,这是你安排的不合理。

  时间安排都是计算过的,所以我们同学们在平时模拟的时候也要在时间上进行模拟,把选择题的时间限制在多长时间,每一科前边的主观题,也不能够前边花的时间太多,后边毕竟是有会做的东西,结果这分没得到,你把时间都花在前边,任何一科都是有容易的、中等的、难的,结果前边难的花的时间过多了,到后边容易得分数倒丢了,那你就很不合适了、很不合算了。所以我们也要求同学们要把时间安排好,他没看懂题也跟时间有关系,没有时间了,最后一看大概是这个吧,就开始把他原来背的东西就写上了,这样也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并不好,还是要看懂。

  把题目里给你的信息,你可以用铅笔先稍微画一下,因为有的时候看完以后不马上记一下答的时候就忘掉了,稍微做一点记号,待会儿要答什么,然后再擦掉,这样就避免该说的话没说,到时候由着思路在那发挥,很多想法都是,说到这儿就说吧,就写上去了,其实答着答着这道题要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要清楚这个题要什么,这是第一,首先你要做到他说什么了你答什么,这道题说的是怎么答这道题的。你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知道说还是不说,你就做加法不做减法,既然你想到它了,你认为该说就说,你自己都觉得不用说你就不说,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自己要进行选择。

  主持人:龚老师,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不能给大家讲所有的,正如您所说,其实想给我们大家系统的讲是需要长时间的。节目最后,您还有没有要叮嘱大家的?特别是同学们要步入考场了,还有没有要跟同学说的话,再给大家做一下小结。

  龚美兰:我觉得我们永远都不会满意自己的复习,是没有止境的,谁都一样。所以,最后我觉得只要是我们现在把我们现在该做的、最后要做的,一点点做下去就行,做到最后考试的前一天,你就坦然自若的进考场就行了。因为什么呢?复习真的是没有止境的,谁也不告诉你明天就考什么题,今天这几道题你背好了没有,你背好了,行了,我踏实了,谁都不知道明天考什么。所以今天你到底成绩怎么样,你也不知道,所以现在就不用去想别的,就是一个,人家肯定要考你这些基本理论,你就问问自己这些基本理论我哪还没掌握好,你就把它复习一下。

  就考这两种题型,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就是做判断,判断就要求有依据,做选择题实际就是,我判断对不对、选不选,依据是什么,根据什么选或不选呢,依据就是你学的那个理论,所以你做题的时候不要受干扰,就想这道题的理论是什么,把那个理论想一下,我们叫还原,就是把这个理论从教材里、从脑子里调出来想一下,这个理论是什么了,他这么说对不对,跟这个题目符不符合,这个就是你判断的依据,不要想曾经有一个什么例子,我见过什么听过什么。因为是客观性试题,判断的依据就是客观的,就是这个理论,命题人想的是他,所有人想的都跟他一样才行。客观性试题你再把它做一下,学会怎么去判断。

  第二,主观题就这么两种,发散思维的,发散思维就要求你结合这个材料,他问你反映什么了,你要归纳,你要用你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的把他说的这些内容看出什么来要归纳一下。我刚才说了,经济类的、政治类的,爱考这类的,你更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两块。爱考为什么,你就要想必要性、重要性。

  还有一种是集中思维,就是哲学,你自己问问自己哲学的理论表述上我是不是已经都会了,问我一个重要原理我是不是知道。然后,过一下,就进考场。

  这样我想理论准备好了,这几种题型人家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清楚了,在考场上准备考题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话,去找里边含的基本理论,我想应该是能够拿到分数的。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聊天室和我们大家进行交流,同时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