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青的,有30%的家长会高兴四年,痛苦很多年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8-31 已有 人阅读
【发帖者按:回帖很多,有些人有一点误解,这里没有任何贬损考上北青和北青毕业的意思,有考上北青的机会,绝大多数是不会放弃的,写这个帖子,一方面真心安慰那些报北青,而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同时也提醒那些考上北青的同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应需努力。真的看到太多太多的北青毕业的(至少一半左右),在以后工作中,和其他名校的很难区别,对北青毕业,我们关注的是工作后等同其他211学校优秀生那部分,有点不公平,因为你们是北青,成功和优秀是应该的,我们能接受北青毕业生的绝大多数的成功,因为你们一贯优秀。我们不接受你们有大部分不成功,因为你们是北青。】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北青,这就是为什么有30%的家长会高兴四年,痛苦很多年。 北青几乎是所有家长和考生向往的地方法,有这样的机会,大多数人不会放弃,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北青,北清就是一个放大器,适合的,会放大你的成功,事半功倍,不适合的,事倍功半。 本人不是北青毕业的,有机会和北青的本土和海归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零距离接触,由于本人非北青毕业,但一直有北青情节,年龄也是越来越接近知天命的年纪,可以客观思考问题,说几个真实的例子,可以给大家一个启示: 曾经有一次一个专业某数学类课程期中考试,老师故意刁难学生,那个难啊,老师说,只有5个及格的,A同学,翻到自己卷子,一看82分,沾沾自喜,以为稳拿第一,继续翻下去,某学生100分,唉,多难的考试,总有人拿一百分,在全中国顶尖的学生混,你说你不是那块料,你心理需要怎么的承受。 压力大、牛人多, 这就是为什么牛校总有人跳楼的原因。 再说毕业,留学的和大部分本硕、本硕博都在科研院所等工作,发展空间和前程相对不错,但总有一部分本科、本硕流落民间,普通单位,面对的是普通工作和没有挑战性工作,总的趋势是城市越小、单位也差,对他们要求越高。举个例子,相同工作,领导对北青毕业的要求比其他学校毕业的要高,要想在一群人中突围,北青毕业的要有明显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必须很快体现,随着时间推移,时间越久,北青毕业的越不利,重复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没有科技含量、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北青学生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再说现实一点的: 本人当年的省重点高中,考上一个北大、一个清华,20年以后聚会,他们在同届当年同届高中考上本科120同学中,至少有20名同学比他们强。
北青是我们所有人的梦,考上的祝贺一下,没有考上的,你只是输了一次高考,你可能痛苦4年,收益一生。以前,在和同学朋友同事每每谈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都说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但我还是要说,欢迎拍砖。
北青本科生牛人太多,每个班都有各类状元,省状元、市状元、区状元、中学状元、班状元,呵呵,对不起,大家在一起,总要重新排队,一个学期下来,大概就分出三六九等了,牛人、一般人、差的,你想啊,每个班总有那么3~5个差的,是什么心里啊,这3~5个高中时候怎么也是牛人,那心里落差呀,很难排解。
四六英语,绝大部分北青学生很容易通过,但也总有很少一部分,通过很困难,但总有那么几个,原来是高中阶段学日语和学俄语的,很轻松拿下英语四六级,让那些学英语真的有点刺激的不行,牛人!
四年下了,一个班,三分之一已经拿到国外的牛校的留学签证,三分之一推荐本校和少数外校的攻读硕士,还有一部分考硕,有点记不清了,是不是当年不允许报考自己学校的,是不是毕业以后可以报考,少部分本科就业,凡是本科就业,经过4年的打击,天之骄子的心态已经荡然无存,很多人已经不在认为自己是牛人,因为牛人已经留洋或者本硕博连读呢。
北青毕业的,每年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遴选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北青可是每年90%以上高分考生被他们录取了。
北青毕业的,政府做到一定级别的比例相对还算很高,当时北青可是每年90%以上高分考生被他们录取了。
北青毕业的,做企业高管和创业比例也不是很高,北青可是每年90%以上高分考生被他们录取了。
北青毕业的,也有很多在社会上工作的岗位很普通,收入很一般,北青可是每年90%以上高分考生被他们录取了。
北青毕业的,有很多不是高三同班中混的最好的,甚至排不到前5名,当年他可是他们班的顶级学生。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北青,这就是为什么有30%的家长会高兴四年,痛苦很多年。
北青是我们所有人的梦,考上的祝贺一下,没有考上的,你只是输了一次高考,你可能痛苦4年,收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