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课改第一课 少了照本宣科课堂更活跃

来源:天府早报       发布于 2010-09-03    已有  人阅读

 

  昨日,成都市中小学正式开学,这对于全省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正式实施。昨日,高一学生们开上 “新课改的第一课。课改后的课堂与以往有何变化?师生们对新教材的感受如何?记者探访了川大附中几节有代表性的课,揭开新课堂的神秘面纱。

  语文

  第一节课不讲课本先提问

  谁能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语文的?昨日上午,川大附中高一(5)班的语文课上,班主任余进并没有立即教授新教材的课本内容,而是丢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新课改重视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余进说,相比旧教材,语文教材学习单元减少,但知识面却明显增加,补充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名人传记,更有人文气息,第一堂课是想通过学生发言,对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的新课改授课,才能有的放矢。

  地理

  老师提问:地理有什么用

  记者又走进了一堂地理课,地理老师请同学们到讲台上发言,谈谈学习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了解气候变化学会灾难逃生修地铁必须懂地理知识能明明白白地帮人指路”……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发言,让整个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在不知不觉中,大家便了解了地理教材的大致内容。

  地理老师花梅说,新课改的理念是加强课堂互动性,强调学生自学发挥能力,老师们在课程设计上必须有层次感,注重对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训练。

  英语

  互动增多老师提问10多次

  老师跟学生的互动明显多了,课堂气氛很活泼。高一(16)班的学生白天说,第一次感到英语课时间竟然过得那么快。40分钟的英语课上,她在心里默算了下,英语老师的提问达10多次,还不时制造情景对话,鼓励同学们发言。新课本的排版也比以前生动,彩色的、图案多,不会觉得枯燥。白天说,她发现新课本学习的内容安排比以前更有条理,很多同学都聚在一起讨论,学习兴趣也提升了。

  老师

  谈感受>>>

  照本宣科行不通了

  据了解,新课改后,高一新生科目增加至14门,加上选修和必修课,课本数比往年增加不少。以政治为例,除了4本必修课本,还有6个选修模块课本,而以前只有3本教材。必修的《经济生活》原来是一学年才学完,现在必须一学期完成。川大附中政治老师李晓燕说,由于增加了选修课时,这势必占用了必修课的课时。为了上好一堂课,现在备课时间是以前的两三倍。李晓燕说,新教材信息量大,课时少,老师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必须拿出高效率课堂,跳脱出书本知识,衍生出更多的知识点,而学生也要做好课前预习。

  专家来

  解答>>>

  课改不会加重学生负担

  不少家长也有疑问,课本科目太多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省课改办专家董红丹表示,课改应该不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他认为,新教材删除了原教材中繁难旧简的内容,增加了与时俱进、时代感强、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素质,并不要求学生每一本书都精学精练。(记者:冯雅可 摄影 方炜)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