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热衷参加大学夏令营 暴露急功近利倾向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9-07    已有  人阅读

这两天,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的一批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前不久学校举行的夏令营,迎来了280名来自上海和江浙地区的高一学生,他们在校园内10多个实验基地得十分投入,通宵达旦地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负责此次夏令营的吴晓玲老师很感慨:看来,大学让中学生更多了解科学的门,还该敞得更开一些。

夏令营让中学生享受科学妙趣

 

 

南洋模范中学高一学生汤嘉源,此次被分配在工程训练中心参加机器人制作,他花了两周的时间学一些基本原理,然后用整整两天时间去搬运机器人。为了把机器人调试到最精确的状态,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着这件事。有时候为了调整一毫米的误差,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最后两天,汤嘉源调试机器人要忙到深夜一两点钟。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此次一共来了30多个高一学生,为了让他们参与实验室活动之后能够挑战一下自我,学校特地组织了一场搬运机器人设计制作大赛,不评等级,只要求完成。中心负责人吕恬生教授说,按照过去给大学生培训比赛的经验,要完成设计到制作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这次只给这些中学生留了两天。没想到,他们的完成率超过80%从中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完成的程度来看,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比大学生差。可见对于好学生来说,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搏高考(论坛)时提高3分、5分,根本没有意义。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盲目地耗费时间在题海中,还不如给他们一些机会发掘自己的兴趣。

 

 

大学对接中学渠道不断开拓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许多大学都敞开大门,邀请学生参与到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复旦大学举办了未来科学家夏令营,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瞭望科学夏令营同济大学也举办了科技主题的夏令营。

上海交通大学有关负责人称:针对高一学生开办这样规模的夏令营,学校还是第一次。因为我们发现,每年高考招到学校来的,很多是考生,而不是学生。很多教授认识到,小学生想当科学家、大学生没人想当科学家的现象,应该引起大学关注,举办夏令营就是一个尝试。

 

 

据悉,在国外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每年假期都有各种针对中学生的夏令营,为学生开设各类科研实验和交流活动。这有助于中学生了解自己的科研兴趣。

 

 

据了解,今年上海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科技实践工作站。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更是积极筹备启用科普工作网站,届时全市的中学生都可以到网站申请参加学校里的科学实验项目。而且学校还将把一系列专为中学生设计的创新人才培养讲座,及时地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上,让更多中学生能够随时和著名教授交流。

 

 

对大学夏令营少些功利的想法

 

 

但费心费力办夏令营的高校,眼下似乎尚未遇到知音给中学生办夏令营,所有的讲座内容要重新准备,但让人郁闷的是,社会上很多人的想法太功利,他们认为这是学校提前抢生源,甚至有些学生也把参加夏令营看作是未来高考的敲门砖,不少高校负责夏令营的老师感觉很苦恼。

 

 

某名牌大学的教授告诉记者,这次夏令营本来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可临到结束,却有学生跟我说一定要出一篇论文,不然会影响他的前途。我简直哑口无言。

 

 

不少教授分析,现在夏令营大多数都以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大多抱着为明年升学做准备的想法而来,一看到夏令营不能让他们出点成果,就显得特别失落,甚至有学生抱怨是浪费时间。还有中学在和大学联系时直接提出签个合同:学生报考参加夏令营的高校,确保学生在自主招生时享有优先权。

 

 

某名牌大学的有关负责人称:现在学生已经习惯了学校里的应试,和以应试为目的各种竞赛。就像体育运动一样,夏令营明明要求的是健身,可学生来了就要搞竞技,要以成败论英雄。要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局面,还有待于大学的门敞开得更大一点,让更多中学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大学。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