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克服“克拉克现象”
来源:转载 发布于 2010-10-15 已有 人阅读
编者语:造成考场“克拉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期望值过高,而又缺乏自信。只想成功,又恐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
所谓“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导致比赛失常的现象。罗•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主要原因是临场应变调控能力差、技战术稳定性不高、赛前训练负荷掌握不好、赛前训练内容安排不当、运动性伤病这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位的原因是:大赛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等心理方面的原因所致。
“应变能力差、心理失常”的原因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考场如赛场,不少考生也有类似现象。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这种情况被称为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也有的称之为“竞技综合征”。
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分析,上述现象的本质是考生存在心理障碍,也就是说心理素质差,不能在考试期间进行心理调节。主要原因是考生期望值过高,而又缺乏自信。只想成功,又恐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随之而生。
那么如何克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呢?
首先,要提高耐挫折力。随着高考日期一天天临近,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越来越重。这些负担归结起来就是“怕失败”或“输不起”。一想到如果考不上或考不到理想的大学,父辈的殷切希望会落空,十二年寒窗苦仿佛也白吃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怎能不大呢?为此,我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愚公移山”是我们听过多次的古老故事,但愚公真的把山搬走了吗?没有。那么为什么千百年人们仍要赞颂愚公、学习愚公移山精神?显然人们看重的不是移山的结局,而是那种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有了这种精神和毅力,就像人有了脊梁骨,就能够屹立不倒!这才是这个故事流传千古的真正原因呢。我们也应这样看待高考:考上了,固然可喜;考不上,只要我为此努力过,顽强地拼搏过,就没有什么可惧怕可懊悔可悲观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我仍然可以勇敢地迎接以后的人生挑战!
第二,要增强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考场上沉着冷静,使自己进入“角色”,发挥出正常水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考试的具体运作过程,而不去多考虑考试的结果。
第三,要注意多用正确和肯定的词语来唤起积极情绪。特别是在出现困难时,要用“冷静!细心!沉住气!”等词语暗示自己,进行深呼吸,学会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而少用否定性词语,如“别紧张!别慌!可千万别出错!”等词,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克服可能出现的“克拉克现象”。
第四,应注意睡眠状况。因为这类学生在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的情绪状态下很容易造成失眠,如果长时间的失眠就会进一步加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发挥。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那么,大家在睡前不妨对自己说“横竖就这么一考,先睡一觉养养精神明天再拼吧”。退一步讲,即使真的没休息好,也要相信:科学证明,在考试过程中,注意力的高度紧张会克服失眠导致的微小疲劳感。提醒大家,心理放松有助于缓解失眠压力,睡前喝半杯浓牛奶,吃点面包也有助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