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取消奥赛保送资格 几家欢喜几家愁

来源:天津网       发布于 2010-11-22    已有  人阅读

 今后,高中生只有获得全国中学生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能获得保送上大学资格。前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主要涉及中学生学科奥赛(以下简称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以及体育特长生加分两个项目。

  新政直击民众最关心、反映问题最集中的高考保送政策,昨日市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尚未得到教育部明确文件指示,且三年后天津高考政策尚未制定。然而这一关系到高考生前途命运的政策一出,立即在本市学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高考加分政策是否该取消?取消奥赛加分后能有效遏制中小学屡禁不止的奥数热特长班?到底如何才能真正保证高考制度的公开、平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新政解读

  背景——

  50年奥数 乱象丛生

  近两年,高考加分乱象丛生、备受诟病,今年7月公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后,教育部等五部门19日公布了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主要针对奥赛、科技类竞赛以及体育特长生的加分两大类。

  据了解,奥赛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开展教学和人才选拔已经有50年历史了。据了解,奥赛目前共有数学、物理、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五个学科竞赛,由中国科协主管,具体分别由中国数学会、物理学会、植物学会和动物学会、化学会和计算机学会主办。依照最初的奥赛设计,奥赛的学科竞赛属于课外活动,坚持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最早于1959年开始举办。

  但现实中,由于奥赛与高中学校选择以及高考保送和加分政策等挂钩,辖区内学生参加奥赛获奖情况在有些地方甚至与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价挂钩,这就引发奥赛热,很多孩子在上小学时就被家长送到了奥赛培训班,在中小学生中兴起的奥数热特长班等现象也屡禁不止,由此引发争议不断。

  此次对于这两类保送及加分的调整,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解释说,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功利性被强化,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导致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竞赛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变化——

  保送资格大幅减少

  根据调整后的新政,实际上将大大减少高中毕业生通过保送上大学的可能。也就是说,今后高中生如果想通过奥赛取得保送资格,只有一条路:即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其余种类的各种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生资格。全国奥赛获奖者以及体育特长生最高加分不得超过20分。全国奥赛一、二、三等奖,最多加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除奥赛外,部分科技类竞赛,也取消保送资格。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赛获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但是可以加分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基础教育部门认为,这一调整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将发挥积极作用,对部分有学科和科技特长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观点PK

  奥赛vs高考 哪个更难受?

  李士明(南开中学实验班资深教师)

  奥赛让很多孩子很痛苦

  取消奥赛保送,才能真正让中学教育回归本质,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南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李士明对教育部高考加分新政非常支持。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他带了17届南开中学实验班,带出一批又一批获得国内、国际奥赛金牌的学生,对于奥赛保送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影响,他感触非常深:奥赛保送政策原本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独木桥,让更多奇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一初衷是好的。但一旦与高考保送挂钩,就变得太功利,偏离了人才培养的本来目的。

  在很多学生眼中,奥赛上保送上大学,便成为进名校的捷径。很多学生脚踏实地学习也能考上北大、清华,但因为看中拿奥赛奖牌保送进名校的捷径,他们便只一门心思的研究奥赛。老师说,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竞赛分析得非常透彻,比如数学、物理学科竞赛奖牌在高校录取时最为看重,他们就都扎堆去学这两科。老师痛心地说:奥赛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看着很多孩子学得很痛苦,买的参考书堆得跟小山似的那么高。

  (三年前竞赛获奖保送南大)

  相对于竞赛 高考更无聊

  刚刚保送南开大学数学院继续读研的君,在三年多以前就是通过竞赛获奖保送这条路进入南开大学的。

  我高中时所在的湖北天门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当时,我们有一个班,大概40个人,全部都是冲着竞赛聚在一起的,是学校的竞赛班,主攻的方向是物理和数学。但在最后高中毕业时,我们班仅有包括我在内的两名同学通过保送进入大学。君告诉记者,他是从小学就开始学奥赛,目的和许多人一样都是比较功利君说,竞赛和高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对高考基本没有什么帮助。但是我觉得,相对于竞赛,高考更无聊。学习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反而让人提精神。即使我选择高考,应该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但我觉得高考实在无聊,不想参加。

  谈到自己当年高中时的竞赛班君当年班里的同学真正喜欢数学的也不过一两个,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转行放弃了数学。

  而谈及此次教育部对奥赛获奖保送和加分政策的新规,君笑着说:有些学生肯定不学了。

  大多数vs偏才生 哪个需保护?

  高中校长

  忽视育人是个很大误区

  正因为奥赛得奖能保送上大学,因此在中小学掀起奥数热,尽管教育部门一再明确奥赛与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不挂钩,但奥赛成绩在高考保送政策中的地位不变,奥数热自然难以降温。

  采访中,本市许多中学校长对取消奥赛保送的政策调整表示赞同。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反对让学生都参加奥赛,现在中小学阶段所谓的奥赛其实不过是把学习提前,拿高二的题考小学生,拿大学甚至研究生的题考中学生,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对于现在很多学生把竞赛保送当成上大学的捷径,盲目偏科导致综合学习能力确实缺乏后劲的现象,他说: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深切地感到,并非坐在教室才是上课,社会才是教育学生的大课堂。但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育人观念,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高校招办主任

  是否考虑给偏才留条路?

  本市某高校招办主任表示,教育部收紧高考加分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竞赛回归兴趣,而不是为了保送上大学,尤其是各学科竞赛。这位招办主任说,他的学校每年招收的保送生中一半是奥赛生。学校每年都会对保送生进行测试,虽然这些学生具有保送资格,但因为偏科或者综合水平低,被淘汰的也基本上是奥赛生

  与此同时,这位高校招办主任表示,取消了奥赛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的同时,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给偏才、怪才一条成才路,尤其是数、理、化方面的偏才,这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尽管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有广纳偏才”“怪才之初衷,但实际上,却极少有偏才”“怪才能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一流高校学习。自主招生还是成绩优秀学生预防高考发挥失常的意外险

  教育专家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高考加分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此次高考加分的清理和规范是几个部门对公众比较关注的高考加分问题的回应。其中,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涉及教育公平和腐败问题,而奥赛加分项目首先涉及的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其次才是教育公平问题。熊丙奇预计此次清理和规范一些奥赛加分项目,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要改变目前奥赛的不正常情况,还是需要高考体系的改革来实现。

  他解释说,奥赛获奖者是否被保送和加分多少对学生本身影响可能不是很大,现在的奥赛热首先不是加分引起的,而是由于现在的高考体系引起的,因为奥赛热是为了获得学科成绩,毕竟大家都知道,获奖的终究是少数。他还说,虽然现在获得保送的机会不多,但要获得保送资格,还是要参加奥赛。

  如何规范高考加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决策应征求教师和家长意见

  在我国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高考加分政策还会长期存在,但是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等,应当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改变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策的方式。

  建议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程序。从符合教育规律、维护每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益出发,加分项目的设立、取消或者保留,应当有广泛的公众参与,首先应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讨论分析利弊、达成共识,奠定必要的民意基础。建议提高高考加分政策的决策权利,加分政策的方案应提交省人大审议和决定。

  2、大幅度减少高考加分项目

  建议对目前实行的各种加分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对那些已经腐坏变质、明显有违考试公正,或者虽有小利但弊大于利的项目,予以坚决取消。建议取消大多数奖励性加分项目。对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的奖励性加分,具有过强的功利色彩,已经在现实中产生严重的误导,成为加分腐败的源头,有必要退出历史舞台。

  照顾性加分政策则应提高靶向性,即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应区别对待,设立附加条件。那些已经在大城市和重点学校学习的学生不应再享受加分,应主要帮助那些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和农村地区的学生。

  3、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

  建议可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即高校可以不承认在教育部14种加分之外的地方加分项目,在高考录取中,提出不考虑加分投档或录取的要求。教育部可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均为投档线加分(用于高校专业排序录取),不再加在原始分上(或者仅保留少数身份性、照顾性加分),这是对高考加分作用的全新定位,既承认高考加分的一定作用,但降低其在投档、录取中的刚性地位。

  4、将高考加分项目纳入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从长远看,加分项目应该纳入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即设定多个评价学生的指标,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学生。这样,高校可以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减少了加分对高考成绩的重大影响,如美国大学的评价制度,包含16个大项指标,涉及SAT考试、中学课程成绩、中学老师推荐、社区服务活动、特长、家庭因素、多元化因素等,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这是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政策的终极目标。

  各方声音

  学生

  奥赛太难

  为什么要学?

  小高今年上高三,小学时开始上奥数辅导班,据他说现在成绩在班级排前三名,可从小到大参加十几次奥赛,市以上级别的比赛,一次奖也没获过。哪那么容易获奖。小高说,学了这么多年奥数,他说倒是对他的数学成绩有些帮助,他数学考试从没低于120分。不过,也有不少孩子表示,学了奥数后,解难题的能力是提高了,可碰到简单题反而容易做错。

  小新今年读初二,数学成绩一般,每次考试都不到70分,妈妈还是给他报了奥数班,每周连周末课表都排满,小新觉得有点应接不暇。小新对学奥数一直很头疼,我平时考试都常常不及格,根本不可能指望能参加奥赛拿奖,可每天还要做那么多奥数题,累死了。

  家长

  应该取消

  所有加分项目

  女士和李女士在公交站聊起孩子学习,女士孩子上高三,女士的孩子才初一,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六年级时学业负担重停了,以为学了奥数能思维开阔,可上了初一,期中考试数学还是不行。女士说。女士建议她干脆把孩子的奥数班换成升学班,我家孩子上了不到两年升学班,本来成绩中等,现在已经是班级前十名了。对取消奥数获奖者保送资格,她们认为,这为考大学的孩子们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环境。

  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先生认为,取消奥数获奖者保送资格和规范加分,是件必然的事,本来学习负担就重,在以前那种不完全公平的环境下,孩子学起来会更疲惫。他表示,要能取消所有加分项,大家在同一起跑线裸考就好了。

  仍有不少家长表示还是会继续让孩子学奥数,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士说,我女儿数学成绩不错,虽然年纪小,但老师都说培养培养能有出息,我还是想让她上个奥数班,毕竟小升初和中考,奥数得奖还是有加分的,高考虽然没有保送机会了,但还是能加分。

  不少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奥数的家长也表示,让孩子上奥数班,主要是看别的孩子都学奥数,不送自己孩子去学怕落下,担心孩子上课时听不懂。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啊,听说上了奥数班的孩子数学思维就是好。有家长介绍,数学试卷里经常有附加题,答对了会加分,不上奥数班想做出来很难。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