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自主招生要注重积累 考试忌空话连篇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12-05 已有 人阅读
近日,清华等高校陆续公布了自主招生方案,报名申请工作也即将拉开序幕。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启动,2011年高考已进入了备战的关键期。
对自主招生有三大误解
尽管近年来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的了解十分有限。精华学校副校长李谓介绍,家长和考生对自主招生主要存在三大误区:1.认为适合自主招生的群体非常少,以为招生的学校只有北大清华,实际上全国很多学校都有,错失了很多机会。2.不了解自主招生的考试方向,认为和高考一样;3.盲目跟风,还没想好报考哪个学校就准备报培训班。
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李谓表示,一般而言,有实力的学生都应该参加自主招生,毕竟可以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按成绩具体来划分的话,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都应该去报名。以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为参考,理科510—520分以上,文科53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参加。
“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有一定技巧。”李谓强调,可以按考生成绩大致分为三种层次,如果分数接近下限,适合选择冷门学校和冷门专业;如果分数居中,可在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中二选一;如果分数接近上限,达到620以上,学校和专业可随便选。
总的来说,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考试最忌空话连篇
李谓表示,自主招生的试题向来以灵活、多变著称,想猜题或押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准备时还是能有一些规律可循:考生应注意备考效率,科学的备考不是知道考什么,而是知道肯定不考什么。社会热点经常会作为考试材料出现,这就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一些陈旧的,不存在争议的,与热点联系偏远的一定不会进入试题。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潜力、合作意识、社会公德、奉献精神,无论多特殊的学校,也会尊重社会认可的普世价值,有关民生的内容肯定会考。
如去年北大自主招生中就出现一个有关“炭汇”的试题,当时,“炭汇”这个概念刚出来不到1个月,如果考生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的新闻可能就对这道题无从下手。同时,考生在答题时还要注意回答的深度,不在乎结果是否正确,要具备知识深化、拓展、迁移的能力。
自主招生考试一般由笔试和面试组成,面试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几位考官也会参与其中,随时观察考生表现。李谓介绍,面试要求考生思维快,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阐述问题要有深度,同时还应注意团队协作精神。最忌讳发言“慢、假、浅、内容模式化”。
李谓表示,考官们都是大学教授,他们身上都有着知识分子的正义感,绝对不允许学生说假话、空话。考生的学术潜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精神都是面试中侧重考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