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热议:中国大学应如何看待“帐篷哥”

来源:转载       发布于 2011-01-14    已有  人阅读

 这几天“帐篷哥”出名了,据北京晨报报道,出生于1990年的赵铭(化名),去年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入山东一所理工类高校。一个学期后,他主动退学来京。目前,赵铭每天都会去北大旁听课程,为了省钱,他每晚都在清华大学青年公寓楼道中搭起帐篷过夜。

  赵铭说,他去年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山东一所理工类高校。但周围同学的状态让他非常不满,“他们除了通宵玩游戏,就是看小说,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赵铭说,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被周围人影响,于是在一个学期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

  他用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说服了父母,2010年初,一个人来到北京,并在北大、清华两校之间稳定了下来。赵铭说,他来北京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这两所高校旁听课程。

  为了省下房租钱,赵铭就在清华校园里寻找着能睡觉的地方。自习室的角落,荷塘边的板凳,还有自行车停车棚都睡过。“天冷了,我只能进楼道睡觉了。咬了咬牙,花499元买了一套户外帐篷和睡袋。从此,就搬进了青年公寓的楼道里。”赵铭说。

  清华宣传部副部长于先生称,他们赞赏这种求学精神,但不鼓励夜宿校园的行为。清华北门保安则透露,已接到领导命令,禁止赵铭再将帐篷寄放在保安值班室内。

  他在北大卖过水果,在清华当过保安,闲暇之余,就去两校旁听课程。因为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他每天都尽量控制伙食费,“早餐2元,中午和晚上一般都是3.5元,这样一天才花9元钱。再加上其他的生活和学习必需品,每月500足够了。”赵铭说,这得益于他靠一顶帐篷省下了租房的钱。

  晚上11点40分,清华大学某公寓6层楼道内,温度只有零上几摄氏度,赵铭一边熟练地搭着帐篷,宿楼道这种行为,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他而言却不算什么,“人生就应该多点挑战。”每天一大早,他都会收起帐篷,送到北门保安室,然后借用里面的卫生间洗漱一下去北大听课。“现在很多老师都认识我了,见面还打招呼。”至于洗澡等问题,他透露,“去洗手间接一盆冷水洗,对身体特有益。”

  当记者再次在北大校园中见到赵铭时,他刚结束了一上午的课程。“谢谢你们的关心,但我希望到此为止吧,我就是一个求学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提出要随他去听课,但遭到拒绝,“我不想给这两所高校带来麻烦。”

  有人说,这是一个年轻人在艰难中刻苦求学的佳话,它不比凿壁偷光那么夸张,不比囊萤夜读那么艰难,但隐喻的意义是一致的,年轻人求学的热情和坚韧的意志。虽然搭帐篷夜宿清华充满凄冷,但北大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一定能让他温暖,这也是“帐篷哥”能坚守帐篷的精神力量。

  可这样的佳话能不能继续,不是“帐篷哥”的毅力和信念就能决定的。许多人看到报道后,立刻想到了前段时间的“蛋居者”:媒体的报道反倒成了举报信,这枚“蜗居蛋”不得不搬离。许多人担心“帐篷哥”的故事被公开后,命运会和“蜗居蛋”一样。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以后蔡元培每年在学生开学的时候都要将此重申一遍,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对于“帐篷哥”这样纯粹为求学问而来的年轻人,我们的大学也许应该换一种姿态对待他。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不带哥,可不可以,肯努力的人,不要让他被世俗化了就好。——枫涛

  执着严谨的求学精神值得中国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学习,然而,行为上还是应该有待考虑,其实,“帐篷”哥的行为似乎有些偏激,之前的大学毕竟是自己辛苦学习结来的果实,虽然是不理想的果子,但是,看你怎样去品尝它。中国不是只有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只不过有着较雄厚的学术背景历史,每所大学都有每所大学的历史和背景,风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你囫囵吞了那个果实就妄下结论可不行。学习看个人,环境只是一方面,如果真的是纯粹的学习,那么,环境的好坏只是借口,“帐篷”哥辛苦求学到北大、清华只是满足了暂时的心理所需,看似精神可嘉,实质上是位“懦弱”哥。——何林

  记得古人有说过,读书不在于环境,只在于你的心态,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说明心理素质不过关。——郭荣康

  看完此报道,我很感动,同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虽然我们差了一个时代,但却是同龄人,很佩服“帐篷哥”的勇气与毅力,他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判,他只有单纯而又神圣的目的,那就是求学!看看我们身边的同龄人,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太多的人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却不学习知识,而是在熬夜玩游戏浪费时间!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帐篷哥”以这种艰苦的方式求学,但是在优越的条件下不知道珍惜是玩不应该的!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帐篷哥”的勇气、毅力、意志等等这些品质,同时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待一个求学的孩子,也希望学校能够换一种态度对待这个新时期的学子!——吕颖洁

  “帐篷哥”和“蜗居蛋”其实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试想,要是房价和租价都在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那么这种反常和极端的个案是不是就会减少了?新闻喜欢捕捉社会反常信息,恰恰是这些信号告诉我们,某些方面亟待反思和补救了。正如“帐篷哥”所发现的,学校里的多数学生并不热爱学习,而热爱学习的他却不属于主流,甚至被北大清华的管理人员为难。蔡元培的话言犹在耳,希望中国的大学能够善待新时期的“帐篷哥”。——刘鹏飞

  一个人要有激情、有追求,尤其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做到这些已是很了不起了。“帐篷哥”是个好青年。他努力去追求向上,值得我们学习。吃什么苦,乃至学到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劲头。——王朢

  我被感动了。好久好久没有人还敢不畏现实,勇敢地追求理想了。不知道帐篷哥有没有资格申请保障性住房。或者,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帮他一把。在这么冷的天,睡在楼道里,实在是难以想象。也许是我们在温室里待了太久,磨灭了斗志吧。不管怎样,听到我们的身边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像在地牢里发现了阳光一样美好。如果有人知道他的联系方式,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龙在天

  帐篷哥也许只想平静的度过这几年的旁听生涯,媒体的大篇幅报道不知道会不会打破他平静的旁听求学生涯?另外,大学如果以帐篷哥为正面求学例子,鼓励大家都去旁听的话,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大学虽然现在不拒绝旁听,但是当很多人都以帐篷哥为榜样大规模的去大学旁听的话,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是否会受到冲击?出现旁听这样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程鹏丽

  如此这般的求学态度怎能令人不感动?现在的中国,想学习的人没条件,有理想的人没前途,而那些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人却大把大把的浪费着时间和金钱,甚至浪费着优越的社会资源,实在是卑鄙的浪费。对于“帐篷哥”,我们除了同情别无他法,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对他不管不问的情况下,我们对他再支持又有什么用处呢?——李特帐篷哥和蜗居蛋虽然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但都是处于无奈。如今追求纯粹理想的人已经很少了,况且在这个物质欲泛滥的今天,纯粹精神层面的学术应该被保护,而不是以一种所谓的大学安全制度的形式去扼杀。帐篷哥让人感动,这才是正经事。——胡倩

  这篇文章真的应该给广大的中国大学生看看,高考一过,那些每日每日伏案作业的学生已经变成颠倒黑白的网络达人,不少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没有好好发挥自己优势,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说出“不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些幼稚可悲的话语,像帐篷哥这些追求知识,艰苦学习的人比那些人更值得获得优质的学位,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看到帐篷哥的行为,我也觉得惭愧不已,自问对学习我无法做到像他这样孜孜不倦,我达不到他的境界但会向着他的境界努力,我希望清华北大多帮助帐篷哥,也给他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让他的学习生活改善一点吧。——高欣婷

  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苦衷。希望我们将来能有更多的清华北大,而不是更多的帐篷哥。帐篷哥眼中的某些高校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强国”着实任重道远。我们不应过分关注帐篷哥,而应反思自己,你真正想学的是什么?你为它们付出了多少?最后,希望帐篷哥求学顺利,平安幸福。——陈夏阳

  这是个近乎传奇的故事,然而,在对“帐篷哥”深感钦佩之余,我也不能免俗,要为他的未来担心。即便他系统的听完了两所学校的课程,即便他能坚持四年,最后也还是无法得到一个国家承认的学历,只怕将来满腹诗书,也还是只能住帐篷。当然,并不是说有学历才是有能力,没有学历就不是人才。单纯的追求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和探索的乐趣,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脚底踩得实才能走得远,理想无法填饱肚子,相反,至少掌握一项生存技能才能维持理想。愿“帐篷哥”一切顺利。——杨菁

  我不欣赏这个“哥”。按他的理论,他原来在山东的那个大学学生素质低,低到他都不能容忍“独善其身”。那么好,你学完了,是否还要回到社会上。到那个时候你看到你不爽的人和不爽的事情,你怎么办呢?而且我觉得网络时代,只要你想学,在网上什么找不到,干嘛非要退学来北京呢?我觉得这个“哥”将来回归社会,很大可能是个由“心理洁癖”的人,很可能不愿意和我们这些俗人共处公事。那么学的再多,你也没有百度知道得多;现在有了百度,要你干吗?——马超

  如果读大学只是在课堂学习这么简单,为何不把大学压缩成一年制?如果没有关于他的报道,没有人知道他求学的艰辛,没有关于他的毕业证书、文凭,谁去认可他?本科没有正式毕业,连考研究生的资格都没有,没有正式学历在编,无法利用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旁听有何用处呢?记得在厦门的时候,在一个五星级酒店认识一个服务生,他也是从大学退学的,他考上了集美大学,但是他觉得大学学不到东西,于是瞒着家里偷偷退学出来打工,结果找不到工作只好去酒店做服务生,我问他做了多久了,他说做了一年半了,我说那以后你的同学都毕业工作了,你有何打算呢?他灰常迷茫。——猎人

  热情之余终究需回归理性,“帐篷哥”的出路在哪里?依他的秉性也做不了网络红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走求学道路,但是不能脱离社会,他这种行为的目的我们都应该褒扬,是高尚的钻学精神,但是他的方式是在逃避,经过媒体曝光之后,会有各方人士关注,如果外界的介入跟“帐篷哥”的“追求”依旧格格不入,他这种“脱俗”的行为理念,又将何以维持呢?——吴宇翔

  我觉得要是蔡元培老先生还在世的话,一定会把这个孩子破格招进来的。我认为,这个孩子说的很对,现在的高中生就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全完不知道该干什么。四年过去了,大部分人回首大学都觉得啥也没学到,尽荒废青春了。这个孩子选择这样艰苦的求学方式是因为他真的热爱学习,当外人都认为他是天才的时候,他只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书虫。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义君

  学无止境,我个人很佩服“帐篷哥”对学习的热情,但是我不太赞同他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弄的这么惨兮兮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休息和学习的环境也不可能真正的学习好。其实想学习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学,不一定清华北大就最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要永远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这个是最重要的!——张欢

  对于求学这个单纯的东西,我们实在不该评判太多。众口铄金,这个东西真的很可怕。我们还是不要把原本简单的东西抹上太多的色彩,给别人一片空间。——杨文

  说实在的,他有这样的求学心是很好的事情,对现今那些不思进取的人们也有惊醒的作用,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然而,也不得不说他这样做有点不太合适。难道清华北大就没有只顾玩不学习的人?他只是听课,又没有真正接触过里面的人,在他原来的学校也可以做“帐篷哥”,反正就是求学,哪里不一样。并且,他这样清华北大两处跑,也不是学校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效果恐怕不大。他学习进阶的方向,所修的专业,课程实验,老师指导等等问题,他怎样解决?重要的是,这样学习是没有毕业证的呀!——梁广华

  当现实不尽如人意,我们该如何应对?“帐篷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凛冽的青春,坚定的自信让人羡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握好手中已有的资源,一步步实现自身成长是更加现实的选择。学习是一种永久的行为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生不过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成长是日日不断的修行。——西铭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若为做学问的最理想目的,那“入学求知,非为资格”恐怕是进行高校教育建设的最理想目的了。“帐篷哥”身体力行了一个做学问者应有的勤俭刻苦,其作为令我感动,将理想化为行动的勇气也让我佩服。但这样的做法未免也好高骛远。协调自己身处的环境,做好当下应做的是,在任何位置上都能做学问,都能成就自己的理想。——杨弼麟

  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法安放一张让人静心读书的书桌?!——陈晓龙

  坚持自己的,自己作出的选择就不要后悔,就不要去想别人怎么看你,因为路是自己在走,生活是自己在过。——王永飞

  人人都有想法,但敢做需要巨大的勇气,说不定又是一个亚里士多德。——冯晓君

  听说教科书都删除了孟母三迁这篇。——猎人

  这个世界上一直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做着奇奇怪怪的事。考上大学不好好念,要退学。退学了又要去学校旁听。我实在是很不理解。只是一些人的一些执念也是别人理解不了的。——潘昕妙

  这股刻苦的劲,真是比较难得。不知道“帐篷哥”以后有什么想法,是否想在继续混迹大学学有所成之余,成为一个独立学者。若真如此,倒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社会倒是应该包容这种行为,同时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令“帐篷哥”走出这一步的不是原来学校的排名,而是学习的环境。——笔笔的笔

  对帐篷哥的这番勇敢,我赞赏,至少他敢于去改变自己不能接受的环境并积极努力的求学,有多少人在遇到同等情况时是妥协的、是同流合污的,只希望这不是一时之快或是炒作,将求学精神持之以恒。——程佳佳

  真希望媒体不要再持续关注这件事情。媒体的曝光只能让这个小生命变得比较脆弱吧。我赞赏这种独行的精神。至少他比那些盲从的人来得要令人尊重多一些。在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可以自学之前,个人认为去这种世界文明的高校旁听,每天吸收知识真的是非常有益的吧。加油!赵铭(化名)。虽然我这个加油可能你看不到,但是,还是希望人生的路上,能够依照你自己的意志,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这样肯定会走的长远。——喻玛

  执着严谨的求学精神值得中国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学习。北大清华的学习氛围也许很吸引人,可只要有颗求学的心,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也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好的环境影响下,你是否能对自己的思想、行动,有所控制,不受其污染,没有文凭,今后会对你的求职经历有影响的,“学历是你求职的敲门砖”,没有文凭,有单位会认可你么?确定这样的求学方式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父母培育你多年,难道愿意看到自家孩子有正规大学不上而去露宿过道么?确定你的选择是对的么?如果你坚信是对的,那就全力以赴吧,祝福您,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心想事成~ ——李梅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