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考生必读:感恩作文专题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5-31 已有 人阅读
报 恩 记
陈晶晶
一
园丁每天为你浇水、锄草、灭虫,给你必需的养料。风来了,为你遮风;雨来了,为你挡雨。每天,园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呵护着你。
慢慢地,你成长着,长高了,一米、两米……叶子也渐渐地多了,一簇簇、一簇簇……直到你长成苍翠的大树。
你知道,你应该做些什么了。
二
春天,你开满花,为复苏的季节增添一份生机,为大地献上一幅锦绣,虽是花开又花落,却留下美的永恒。
你说:“我的花是为你而开放,我的美是为你而释放。我还要告诉我的子孙后代,让它们像我一样为你绽放。”
三
夏天,你挺起壮实的胸膛,张开强而有力的臂膀,为行人遮挡住烈日的炙烤,给他们舒适和凉意。不知倦的知了,停靠在你的肩上,手上,演奏着夏天的歌,像是为你加油呐喊。
你说:“我的怀抱时刻等着你,我的臂膀随时为你张开,当你累了,倦了,就到我的怀抱里歇歇吧。”
四
秋天,你结果了。你的手臂不像以前那样挺直有力,它弯了,是负重,还是累了呢?每有行人经过,都要停下来,摘下一颗尝尝,然后对你说:“真甜!”临走时,还要多摘几颗带上。
你说:“我的果实是为你而准备的。你每天经过都为我卸下几分负担,因为有你,我的劳累才有意义。
五
冬天到了,也许你是老了,经不住严寒的质问,一夜之间变得颓唐;也许你在等待,等待来年的春天,到那时再把你的美丽奉献……
你说:“现在,我没能给你物质上的享受;但是,我给了你希望——明年的花儿会开得再美丽些,明年的怀抱会再宽敞些,明年的果儿会再甜密些……
六
你年复一年地循环着生命的历程,你殚精竭虑地给予他快乐,就只因你儿时得到了他的呵护。
你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漫话感恩
魏帆
美国人自诩是文明人,将所有对他们不友好的国家都列为“流氓国家”。他们认为美利坚民族是世上最懂得感恩的民族,为了印第安人对他们先辈的帮助而将感恩节列为法定节日。
他们似乎遗忘了一些东西。从1620年到1760年140余年里,他们的恩人——印第安人有上百万死在他们先辈的屠刀下。印第安人数量从近百万锐减到不足30万。幸存者被驱赶到了荒凉的中西部,许多人在迁移路上死去。19世纪开始,美国向西部开拓,而西部的开拓史根本就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又有数十万被杀,活着的不得不迁往更荒僻的地方。即使现在,印第安人仍是“二三等公民”,生活上、工作上倍受岐视。
哈,美国人的感恩!
当年北方夷族首领苻坚,对王猛有知遇之恩,王猛辅佐他扫平天下,死后还有遗策,不能不说其忠心耿耿。古代文人认为他是一代名相,足为楷模。汉臣董文柄受元主忽必烈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献计献策,最后灭了南宋,是元朝开国大功臣之一。但是,后秦军队屠杀妇孺过三百万;而元更是残暴,灭宋过程中一遇抵抗便屠城,当时死在元军手下的百姓不下千万。之后,暴元统治下的万民,倍受欺凌,死者更不知几何。
哼!王猛和董文柄为了报个人所谓知遇之恩而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这也是感恩?
当然,并非说感恩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相反,我以为不懂得感恩的人还不如禽兽。日本人从隋唐时就开始向中国学习,当时他们的建筑大都属于仿唐式。现在日本还保留着许多汉唐习俗,日本文字内还有许多中文。但这个“学生”,不但不报“师恩”,反而几次入侵,从丰臣秀吉时的那一场中日战争,到倭患,再到甲午战争,最后是二十世纪的全面侵华战争。所以我国国民没几个对这个所谓的“大和民族”有好感。
感恩是一个常人所应该有的品德,“知恩图报”更是自古以来君子的基本准则。但我们应记住最重的是国恩,后是黎民恩,最后才是个人知遇之恩。感恩要由心而发,不要流于形式,否则只是一场闹剧罢了。
感恩父母
陈莺
懂事以来,当我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这4个音符时,爱心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从小,我就不是个会讨人喜欢的孩子。我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自得其乐,毫不顾及是否会让父母担忧。每个夜晚,疲惫不堪的母亲将我发黑的衣裳脱下,心疼地清洗我身上的每个伤口。母亲的低声抽泣和父亲的叹息在每个深夜直直刺痛我的心。我拖着腿,一次次爬起,一次次摔下,再一次次爬起。每一次,在舞台上的随心所欲,都让我铭记,是被唤为“父母”的人,给了我重新站立的勇气。
每年的春节是我最悲伤的日子。我无法拥有像伙伴那样漂亮的衣服。屋外欢天喜地的气氛于我没有任何关系。滋长的虚荣在我体内放肆地窜动,我开始埋怨起父母不能给我想要的一切。
临近新春,我踱步过父母的房门,父母的谈话传入我的耳朵:“丫头懂事的让我难受,她甚至不会开口要粒糖。”
“我们欠她的也真够多了。”
“……”
我如尊雕塑立在门口。我总是个让人担心的孩子,丑陋的思想在爱面前低入尘埃。
春节很快来临。我开口要许多的爆竹。父母的笑脸成为我华丽的世界,策天响地的爆竹声是他们给我的无与伦比的爱。快乐的我被伙伴簇拥着,成为寒冬中最幸福的人儿。
一塌糊涂的中考成绩,将我一千多个日夜的辛勤化为泡沫,瞬间便烟消云散。
我将自己埋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炎夏里,我将自己裹入被子,一次次发汗,再一次次冲澡。我想,再上学已毫无意义了。
父亲掀开我的被子,狠狠甩在地上。他对我说:“你看不起自己,就别想我看得起你。你不要让我们对你绝望,觉得你是个没出息的坏孩子。”
望着他闪动泪光的眼,我发现自己死千千万万次都不足惜。泪水的悲伤只是一种徒劳的发泄,关爱没有那么健忘,它逃不掉。
我收拾行囊,重新扬起帆,驶向未知的彼岸,哪怕狂风暴雨凶猛异常。
成长的18年里,掺入父母太多的情感。漫长的人生路上,有他们,很知足亦很幸福。
感恩父母!今生今世,生生世世,我愿把我所得到的一切,去换取——永世做他们的孩子。
不知感恩的人啊
陈秋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不知感恩的人类而无奈。
——题记
草原美呵!
马头琴声里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瑟瑟冷风中唱“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抬头是干干净净的蓝天,低头是“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难怪人们称它“塞上江南”。
听听腾格尔的《草原天堂》,看看德德玛的《草原的夜》,感受感受姜戒《狼图腾》里草原的苍凉、惊险与豪迈。
可眼前,难道是我心心系念的草原!
哪里还有健壮的骏马?哪里还有洁净的毡包?只剩下到处挖药的人们,只剩下到处肆虐的鼠害,只剩下漫天飞扬的黄沙,连那水草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在地图上的名字都改成了科尔沁沙漠!
我的草原啊,你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让草原像美酒骏马般甘醇、清亮、矫健、洒脱的美一点一点逝去?怎么能忍心让草原的子孙们或今天或明天要失去家园?怎么能忍心让悠扬的长调只剩下浓浓的无奈与悲怆?
草原啊,我不能再叫你“塞上江南”了!
其实,不知感恩的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又何止是草原!
大海是人类发展的起源,大海为人类提供了多少能源,大海为人类不求回报的奉献着。可是人类对大海又做了什么?单单大量的工业垃圾、工业废水排入海洋,就足以令人咂舌,据说仅1988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就达到1400万吨。
石头向着天空伸展,便形成山,形成绵延的山脉和丘陵,经过一场场雨水的洗礼,山脉与丘陵中长出郁郁葱葱的树木并渐渐形成森林。大自然的恩赐人类不知珍惜,乱砍滥伐,再经过暴雨的侵蚀,水土大量流失,于是树倒了,山陷了,渐渐的山林不再是以前那样郁郁葱葱,变成了一个个糟老头子。
不知感恩的人啊,你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难道不该反省吗?难道破坏是最好的选择吗?难道这就是对自然界的感恩吗?不,这是人类对大自然忘恩负义的表现,应该马上停止了!
感恩之心
林君
流浪的河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都在死之后寂灭。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在抵达海洋的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历程。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涵。
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选择了远方。
面对河流,我深怀感恩之心——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海。
生命的灯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看到一团晕黄的灯光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盲人答道:“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呢?”盲人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了给别人照明。”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僧人说:“有。”盲人听了,就得意的说:“我没有。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明,更为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人生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
面对这盏生命之灯,我深怀感恩之心,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点亮属于你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就会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自己。
从此我愿意为别人点燃我的生命之灯,这样,才能回报社会,同时在生命的夜色里,得到自己的平安与祥和。
心怀感恩,谢谢万物教我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