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林业
  • 隶属于:教育部 - 211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4个
  • 院士:12人
  • 博士点:42个
  • 硕士点:121个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培养生物科学领域高新技术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肩负着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
    学院下设植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与微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技术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建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微生物、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及细胞生物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林木遗传育种学、植物学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配套,拥有完备和先进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施,并建有温室、森林植物学、昆虫学、动物学等标本馆(室),是北京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树木花卉育种与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依托于本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教师队伍实力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外聘请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26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6人。学院主持参与完成国家重大基础规划研究“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与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学院与14个国家(地区),25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近年来,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考察、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达百余人次。
学院网址:http://biology.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013


林学院
College of Forestry
    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传统和优势学院,也是我国林业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联合的核心基地。六十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林业科技人才,为祖国的林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两院”院士中,沈国舫、张新时、李文华、朱之悌、王涛、徐冠华、唐守正、尹伟伦等8位院士均毕业于林学院相关专业。北京林业大学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骆有庆教授是林学院森林保护学科负责人。学院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60年代开始招收国外留学本科生,90年代招收留学研究生,自1981年起,林学骨干学科相继成为我国该领域最先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科,并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林学博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教授32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4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有2人,获得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5人;多人在学术团体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学院现有拥有林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森林保护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生态学、草业科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林学、生态学、草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森林保护学等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山西太岳山国家林业局野外长期研究定位站;学院建有草坪研究所、测绘与3S技术中心、城市林业研究中心、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蓝莓研究与发展中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所、草地资源与生态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长期坚持面向林业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承担了国家重大林业科技攻关、林学基础理论研究、林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等项目多项。“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项目(948)、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287项,总经费1.3亿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其它各类奖励20余项。学院重视本科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优秀教材4部,省部级优秀教材10余部。
    学院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形式,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典、芬兰、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专家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的良好关系。
学院网址:http://lxy.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101


水土保持学院
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学校于1952年开设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开办水土保持专业,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92年成立水土保持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内外交流合作中心。
    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支持专业建设的学科现有11个,其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985优势创新学科项目建设重点。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复合农林学、工程绿化、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和土壤学等6个博士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构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复合农林学、工程绿化和山地灾害防治工程11个硕士点。
    学院有教职工82名,其中专任教师58人,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8人;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3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人。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863、973、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科研成果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0余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王礼先教授2002年获国际环境贡献奖。水土保持学院先后获全国科技先进集体、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际环境贡献奖等。
    学院现有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首都圈、山西吉县、重庆缙云山和宁夏盐池等5个省部级以上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其中宁夏盐池野外定位观测站被评为水土保持示范园;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教育部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边坡绿化和土地资源与肥料技术等4个研究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荒漠化培训中心、中德干旱地区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和机构均挂靠在本院。
    学院紧密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背景及国内的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开展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行导师制,从大三学年开始,每位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为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选课、从事科研实践、社会活动等全方位的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材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机遇。
学院网址:http://shby.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689

  
自然保护区学院
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自然保护区学院(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成立于2004年12月,由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的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也是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技咨询和支撑单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显著。学院坚持“教学为本、科研为先、学科立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育人特色,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研究性人才为育人宗旨,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职教师22人,含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学院还聘请了英国自然保护联合委员会主席、原澳大利亚环境署署长Peter Bridgewater博士、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司长等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自1999年开始招收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于2002年12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学”学科,拥有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招收“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院现开设“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该专业已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农业推广硕士、进修生、留学生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提出均衡发展保护生物学、环境政策、陆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四个学科方向,构建以保护生物学和环境政策为支撑的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学科体系的建设思想,不断培育和逐步形成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支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经济与环境政策等。
    学院现有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实验室、湿地保护与恢复实验室、湿地生态过程实验室和野生植物实验室等,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和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碳汇计量与检测中心也挂靠在我院。我院也得到教育部“211”三期建设工程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项目的专项资金和学校“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同时,学院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如滦河上游、福建武夷山、内蒙古达赉湖和甘肃安西极旱荒漠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还与国内40余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先后组织申报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二十余项,经费约65万元,为学院教学发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累计达4000余万元,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在Science和PNA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编写专著11部,获批专利9项,发布行业标准4项。
    学院于2011年成功承办了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富群环境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自然保护论坛”,吸引了国内外200多位专家、政府官员、保护区一线管理人员参与论坛,促进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交流。学院还参与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协议”的谈判,参与并成功促成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任主席的国家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学院院长当选为该委员会下生态系统管理工作组的中方专家。学院也与韩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自然保护领域专家发起成立了“国际保护地研究协会”,学院当选理事单位,并将出版定期英文国际刊物——《自然保护区研究》。学院还当选为中、韩、日、澳等国家黄海合作伙伴委员会成员。
    目前,学院已经与国外大学、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牛津大学和东京农工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雉类协会(WPA)、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保护国际(CI)、湿地国际(WI)、美国大自然协会(TNC)等。截至目前,学院已有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得到了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培训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
网址:http://zrbhq.bjfu.edu.cn/       电话:010-6233672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位为科研教学型学院。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以培养国家需求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为己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3个本科专业,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源结构和年龄结构。目前,我院现有专职教师26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教授6名,副教授12名,中级职称教师8名。学院教师中有多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教学成果奖和其他荣誉称号,并在相关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大专项、环保公益等重大项目和其它课题近80项,科研总经费3000多万元;并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5项,申请获准国家发明专利23项。近3年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各类教材与专著20部,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这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室”、“环境科学专业功能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功能实验室”,已建立起国内先进水平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平台,拥有几十套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膜分离装置的演示模型,可以满足本科生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实验中心新近购置了气相色谱、总有机碳测定仪、原子吸收、表面电位滴定仪、比表面测定仪、元素分析仪、梯度凝胶电泳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此外,学院已经申请到了“北京市污染水体源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污染水体源控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高水平研发平台的建设。这些实验实践平台保证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高层次教学和科研训练的需要。
    学院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形式,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学术交流、专家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建立了良好关系。


园林学院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教学与科研力量最强、人才培养质量最高的园林教育基地,是我国唯一能够多规格、多层次培养园林、风景园林、旅游管理、观赏园艺、城市规划建设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目前有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旅游管理学五个学科,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风景园林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及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研究生进修班等多层次、多规格的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本科专业五个: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观赏园艺、旅游管理,可授予工学、农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五个: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旅游管理学,可授予工学、农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两个: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可授予工学、农学博士学位;具有风景园林学、林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拥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共有学生3113人,其中本科生2003人,硕士研究生411人,博士研究生124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170人,在职研究生405人。
    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以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为核心的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正教授20人,副教授35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宝钢奖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1人,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的专家有10人,在国内一级学会中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专家8人。
    学院设有园林设计、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规划、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园林树木、园林花卉、观赏园艺、设计初步、美术等11个教研室以及城市规划系和旅游管理系;拥有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花卉林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园林植物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大型温室、组培楼、日光温室生产实验平台;还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及名花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此外,学院还有众多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产业协会挂靠,其中包括:国际梅花登录中心、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分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分会、中国插花花艺研究会、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北京插花花艺研究会、中国园艺协会种子种球协会、《风景园林》杂志社等。
学院网址:http://yuanlin.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6294


外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外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俄语系、商务英语系、翻译系与翻译硕士培养中心、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研室、语言服务中心、外语培训与考试中心、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设有英语、日语、商务英语3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二级学科点)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英语笔译方向)。成人教育设有夜大学英语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1年底,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师85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30人,讲师45人,助教4人;有博士学位的17人,硕士学位的56人(其中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5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85%以上。承担本院3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专业和全校各专业的外语课程教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大学英语、翻译四支教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有语言学、英美文学、商务英语、日语四个校级青年科技团队。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名,全国优秀教师奖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奖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3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
    本院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包括外语教学专用多媒体教室25间,供全校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网络语言实验室4间(436座),供本院各专业使用的语言实验室3间(240座)和同声翻译教室1间(30座),供教师使用的电子备课室1间。院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音视频资料2千余种,全部向学生开放。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曾先后有教师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葡萄牙、挪威等国家学习、进修、访问和考察,与英、美、日等国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
学院网址:http://waiyu.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7732


信息学院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信息学院下设数字媒体教研室、动画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网络教研室、信息教研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单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与操作系统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用友ERP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目前设有5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业方向;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森林经理学信息管理方向、艺术设计学景观动画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森林经理学信息管理方向、林业装备工程数字林业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2人。学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数十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被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科研论文近30篇。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近5年来共主编、参编教材70多部,其中4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主持和参加教改课题共计55多项,获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
    为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ACM编程大赛、“创e杯”、“电脑节”等系列活动。我院学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2011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C语言程序设本科组二等奖;2011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大连赛区铜牌,2008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北京和杭州赛区“Honorable Mention”(荣誉提名)奖,2006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北京赛区优胜奖,上海赛区“Honorable Mention”(荣誉提名)奖。获得北京市教学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二等奖;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一等奖、三等奖;第二届中国优秀游戏制作人评选大赛非专业组“最佳游戏创意奖”优胜团队;第三届中国优秀游戏制作人评选大赛非专业组最佳游戏创意奖第二名;2004年全国大学生电影节,《She belongs to me 》荣获了“动画短片最受评委欢迎奖”,《毕业》荣获“故事短片鼓励奖”。2005年在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中,粘土动画《苯虫死党》获“设计之星铜奖”。另有6件作品获“最佳创意奖”等。
    学院先后在校内外建立十多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地处中关村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周边学校和高新企业的学术与科技活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强调多学科交叉、厚基础、重实践,为各行各业培养信息化需要的专业人才。
学院网址:http://it.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147


理学院
College of Science
    理学院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和“生物物理”、“数学”两个硕士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讲师25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6人。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类院校及其他综合性大学,教师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具有进取心。除专业课外我院还承担着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各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我院教师多次获得宝钢、霍英东及北京市优秀教师奖等各种奖项,在学校和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也屡屡获得大奖。
    学院拥有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各类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管理严格,所有实验室都通过了北京市评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院网址:http://cos.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375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经济管理学院自1959年创办林业经济本科专业,1987年正式建院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博士后、博士、硕士、专业硕士、双学位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林业经济、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统计、会计、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物业管理、人力资源9个系;设有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经济信息管理方向)、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11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拥有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包括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农林经济管理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统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行政管理10个硕士授权点在招。拥有会计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农村区域发展4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和农业推广在职进修两个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在校生总数逾3300人,是全校专业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
    学院办学特色突出,1984年首批获得林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首批获得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该学科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学院培养出我国首批林业经济管理博士生,2001年和2006年分别高质量地通过了“211”工程一期、二期建设验收,正在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2003年首批设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同年该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教师100余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4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0%以上。有一大批教师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学术兼职,或被聘为国内、国际项目的咨询专家。近年来先后有20余人分别获得部级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学院具有先进和完备的教学保障体系。建有连接中国教育科技网及与世界各地的网络中心,实现了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拥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设施,实现了国际会议和远程教育网络化;建有多功能专业资料室,其面积400余平方米,藏书20000余册,期刊326种,工具书2000余册,报纸30多种,音像资料30余套;建有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780余平方米,设有证券模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统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企业信息化实验室、企业资源规划实验室、物业智能管理实验室等10余个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实验室;还设有社会林业研究中心、生态经济研究所、财会金融研究中心、统计研究与信息咨询中心、企业发展战略与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物业管理研究中心、林产品贸易研究中心、林权研究中心、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中心、海峡两岸经济与生态研究交流中心等10余个研究机构。
    学院崇尚科学,重视科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与科学研究硕果累累。2000年以来,参加并完成了省部级、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企业合作研究课题130余项,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科学研究获奖项目29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60余部;出版科研专著70余部,译著6部。学科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和环境经济正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一批中青年科研力量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韩国、新西兰等国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联系。聘请10多位著名的国内外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同时积极与国际知名大学和重要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到国外进修、攻读学位。
学院网址:http://em.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394  62337028


工 学 院
School of Technology
    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以工科为主兼有其它专业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近10年来主要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工科本科生为主,同时逐渐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
    工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设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业设计、车辆与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电工电子学等9个教研室,以及1个教学实验实习中心。有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森林工程博士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设计艺术学2个硕士点学科,以及林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高水平、现代化的实验实习中心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其中力学、测试技术(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机构设计创新、车辆工程、模型制作、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机器人创新系列、现代制造技术等实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林业工程装备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职教师62人,有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5人、讲师24人。实验员14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4。近10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联合研究项目,学生参加相关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大赛屡获大奖。截止2011年,全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378人,研究生190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
学院网址:http://gxy.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140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培养工科和艺术类专业高级人才的研究型学院。下设木材科学与工程系、林产化工系和艺术设计系,现有8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拥有1个林业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授予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3个硕士点授予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设计艺术学)及1个林业工程学科专业硕士点,涵盖木材学、木材干燥、木质复合材料与胶粘剂、家具与室内装饰工程、木工加工装备与过程自动化、木材功能性改良、包装材料与结构设计、制浆造纸工程、生物质能源、林产精细化工、水处理技术、植物资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设计理论、环境艺术设计等17个研究方向。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林业工程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为北京市及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教学设施,设有人造板新技术研究中心、木材干燥中心、木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家具设计研究所和精细化工研究室等。其中木材学实验室、干燥实验室、人造板实验室、造纸实验室、林化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装备有国内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学院还拥有木工厂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科研群体,共有教职工99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38人。木材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主持承担了“973”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48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在木质材料加工利用、家具设计、林产品化学加工、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加拿大、日本、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外多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并与国内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设有“嘉汉林业”、“厦门建发纸业”、“王子制纸”、“德鲁奥木业”、“大自然地板”等10余项企业和个人奖学金、助学金。
学院网址:http://clxy.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151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法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科学部和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部下设五个教研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和文学艺术教研室。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下设五个研究所,分别为生态环境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生态法制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公共关系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所和网络文化研究所。学院现有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六个硕士点和一个林业史博士方向。学院现有法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师56人。为适应学院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还聘请了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他们热爱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奖,有一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有2名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名教师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2名教师进入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多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学院教师还结合教学工作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共主编、参编专著、教材达80多部。现有国家级重点文化出版工程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课题6项,中央其他部门社科研究项目14项。有多名教师分别担任了有关学术研究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
    学院具有较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于2004年,拥有使用面积600平米,先后获得学校资助3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的完善建设,为学院师生的教学实验及学术研究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验教学中心由法学实验室和心理学实验室组成,其中法学实验室由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组成。心理学实验室由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室、催眠实验室、心理测量室等组成。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计有中文图书资料20000余册,报刊杂志200余种,声像教学资料100余种,为师生进行教学、科研及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院训是“立德、立言、立功”。
    立德。学生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和专业素养,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特别注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并组织相关专业社团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立言。人文学科与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学派众多,观点迥异,这更要求我们的学生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盲从,擅思索,敢成一家之言,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办自己的刊物、发表论文或论著。
    立功。学习的目的是报效社会,我们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增进社会的福祉为自己一生的目标。
学院网址:http://renwen.bjfu.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8383

 
重点实验室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台站、1个国家能源非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006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科研经费达7.5亿元。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学(含7个二级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林业经济管理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土壤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林业经济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林业工程(所涵盖二级学科: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二级学科: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草业科学、土壤学
交叉学科:生态环境地理学

 
可授予的学位
 
 
学院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学费
(元/年)
授予学士学位
科类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生物技术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林学院
森林资源类
本科
四年
2500
农学
理科
草业科学(草坪科学与管理方向)
本科
四年
5000
农学
理科
草坪管理(中美合作办学项目)
本科
四年
见备注
农学、理学
理科
地理信息系统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本科
四年
2500
农学
理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土木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自然保护区学院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本科
四年
2500
农学
理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给水排水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园林学院
园林
本科
四年
5000
农学
理科
风景园林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城市规划
本科
五年
5500
工学
理科
旅游管理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理科
园艺(观赏园艺方向)
本科
四年
5000
农学
理科
信息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理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动画
本科
四年
5500
文学
理科
网络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理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或工学
理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理科
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自动化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工业设计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车辆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木材科学与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林产化工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林产化工(制浆造纸方向)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包装工程
本科
四年
5500
工学
理科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本科
四年
10000
文学
文理兼招
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方向)
本科
四年
10000
文学
文理兼招
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方向)
本科
四年
10000
文学
文理兼招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金融学
本科
四年
5000
经济学
文理兼招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四年
5000
经济学
文理兼招
统计学
本科
四年
5000
经济学
理科
工商管理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工商管理(经济信息管理方向)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理科
市场营销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电子商务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理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农林经济管理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物业管理
本科
四年
5000
管理学
文理兼招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本科
四年
5000
法学
文理兼招
应用心理学
本科
四年
5500
理学
文理兼招
外语学院
英语
本科
四年
6000
文学
文科
商务英语
本科
四年
6000
文学
理科
日语
本科
四年
6000
文学
文理兼招
备注:草坪管理(中美合作办学)专业费用分两部分:第一、第二学年每生每年5000元,第三、第四学年每生每学分300美元,共60学分。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113人,其中正副教授682人,在任博士生导师195人,在任硕士生导师390人。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可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
 
学生人数
 
 

   截至201012月,学校在校生26347人,其中本科生13079人,研究生3095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8671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1502人。

 

  • [清空对比栏]
  •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