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信息库>高校概况
  • 类型: 综合
  • 隶属于:教育部 - 211工程 - 985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37个
  • 院士:68人
  • 博士点:181个
  • 硕士点:198个

重因材施教 清华出台“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点击查看原图片 

  近日,清华大学宣布,为进一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深化因材施教,清华大学出台一项特殊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清华5月21日发布的《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表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清华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对特殊人才的特殊培养计划,让有潜质、有特色的学生充分发展、脱颖而出,是清华总结因材施教的宝贵历史经验,探索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一次新的尝试。

  近年来,清华在因材施教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1998年建立的数理基础科学班已发展成为数理大类培养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化生基础科学班;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主导创立软件科学实验班,精心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核心课程,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2009年,借助清华航天航空学院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并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力学学科推出的“钱学森力学班”,旨在探索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力学顶尖人才和相关技术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这些都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出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已有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清华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充分发挥清华的综合优势,选择若干具有高水平学科基础的专业,选拔优秀本科生,进一步优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努力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跻身国际一流的学术队伍。

  据悉,“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学校将专门辟出清华校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作为该计划的实施基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是清华建校之初的校名,纵观清华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学堂作为特色人才培养基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清华建校之初,清华学堂就曾经是清华高等科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所在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学堂曾是培养国学人才的摇篮,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与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都荟萃于清华学堂,培养学生分别研究中国文、史、哲诸学,绝大部分课程均在清华学堂进行讲授。之后,清华学堂先后被用于教学和行政办公。此次将清华学堂“还给”学生,作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专用场所和培养基地,恢复其直接的教学和育人功能,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思想,有利于充分发挥清华学堂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清华传统,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同时有利于形成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为此,清华将进一步对清华学堂进行改造设计,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设置各类实验班、特色班的教室,举办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讨论课等的报告厅和讨论室,还将设置教师办公室和展示厅等,建立集中的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空间。

  根据计划安排,在学生选拔方面,学校将建立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多次选拔、动态进出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使他们保持“领跑”状态。

  在师资配备方面,入选项目分别设立首席教授和项目主任。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院士、长江学者等担任首席教授。首席教授负责主持制订培养方案,组织协调项目实施。聘请教学名师、知名教授担任项目主任,配合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和项目管理,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按1:3的师生比例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训练等提供指导,并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参与教学活动。

  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培养模式探索,考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设置核心课程体系,选用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教材,高度重视基础训练、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维培养,通过研讨式、探究式等学习形式,鼓励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在氛围营造方面,通过与世界级科学家交流研讨、举办经常性的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建立学习者“社区”和科学研究“乐园”,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并内化为勤奋学习、奋发进取的自觉行动。

  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海外研习、暑期学校等方式,分期、分批选派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学科领域前沿。鼓励学生利用国外条件开展研究工作,尽快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得到了学校师生和校友的广泛关注和支持。1985级清华校友赵伟国专门捐资500万元支持该计划,鼓励清华学子发奋成才,回馈母校,报效祖国。

  据了解,“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成为该计划首批项目。

  对于“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袁驷副校长特别强调,清华大学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这些优秀“领跑者”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 [清空对比栏]
  •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