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陷入专业迷茫 你会不会抓住转系的救命稻草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12 已有 人阅读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就下定决心要转系。如果不是抱着这样的决心,我是不会来上这个大学的。”说这话时,任慧茹(化名)的语气非常坚定。
任慧茹今年大二,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系。她高考时填报的是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系,但以几分之差与热爱的专业失之交臂。面对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的“彝族和缅甸语专业”,高考分数并不低的她简直失望透顶。
转系,已经成为一种校园现象,牵动着许多处于“专业迷茫”状态中的大学生。
很多错位是从“服从调配”开始的
“我们是被选择的。”很多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学生都这么抱怨。
很多错位就是从这个选项开始的。据了解,高考分数过了学校的提档线,但没达到报考专业的分数的人,如果选择了“服从调配”,在同一所大学里,有一半以上的概率会被调配到比较冷门的专业。
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专业的江迪就是这么被调配过来的。“接到通知书之前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系。”她说,班上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被调配过来的,主动报考这个专业的几乎没有。
还有些学生的专业错位,是由于家人、亲戚、朋友等人的“诱导”造成的。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李庚老师说,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对专业的厌恶可能会发展成抵抗。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郁郁寡欢了4年,一无所获,到了毕业才追悔莫及,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转系”这根救命稻草并非人人都能抓住
很多不喜欢本专业的大学生都想抓住“转系”这根救命稻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入学之前就决心转系的任慧茹就没有这么幸运。虽然大二开学之前她经过了从申请到考试层层筛选,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令她失望。
由于分数的要求,到了大一下学期,只有5名同学获得转系申请资格。临近转系考试,陆续有同学主动放弃,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转到了经济系。
虽然转系的要求放低了,名额也增加了,但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佳被关在喜爱的专业门槛之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邓利就非常苦恼。他考进大学时被调配到法律专业,而他的兴趣在理科电子类。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导致成绩不好,成绩不好进而导致转系不成。恶性循环之下,邓利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庚建议说,学校应该放松转系的限制,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但是一定的成绩要求是必须的,因为转系意味着你将从半途开始学习一个全新的专业,起步比其他同学晚,这要求你具备比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转系是个人寻求更好发展方向的努力,如果不具备较好的学习适应能力,转系可能并不是成功的起点,而是一个失败的开始。”她说。
失败了 重新定位还是自暴自弃?
为了转入自己喜欢的英语系,任慧茹在大一下学期就买了英语系学生一年级的所有课本,拼命地学习。“那半年学习的强度不亚于准备高考,因为我急切地希望转系成功。”当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之后,她一度非常失落和郁闷,但这种消极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短暂的调整之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努力。
转系失败之后,像任慧茹一样还能乐观上进的学生并不多。当时任慧茹班上有申请资格而没有转系成功的4名学生当中,除了她还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之外,其余3个人的成绩都有很大幅度的退步。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丧失了信心,对专业考试只是应付了事,有的以打扮和网络作为大学生活的重心,偏离了原本正常的成长轨迹。
无独有偶。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转系失败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郁闷和抵触情绪,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是,几乎没有人因为这些问题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大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能够调适好这种心理。
成功了 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不转学经济,还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小秦一脸灿烂。
“学校允许学生转专业,给我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秦本科上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入校时被录取到新闻系,但对于高中就学理科的他来说,总是感觉专业与兴趣不符,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学生挤破头成功转系之后,烦恼反而增加了。“我很幸运,那么多同学想转法律系,只有我转成了,可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我不知道转系是对还是错。”广州大学的小银说。
从公共管理系转到法律系一个月后,小银发现班上学习气氛很浓,同学们的英语成绩都很好,而她则水平一般。即使比以前更努力,她的成绩也只能稳定在中游,这让在以前班里成绩优异的她有点儿受挫。此外,新班级沉闷的学习环境也令她非常不适应,一向开朗的她自打转系之后就变得沉默起来。
还有的学生转系后觉得自己闯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中央民族大学的小柯转系之后依然住在原来的宿舍,也经常参加原来班级的集体活动,对新班级的活动一概拒绝。新班级的同学也几乎把他当成隐形人,只是在班级花名册上多了他的名字。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因为上课他总坐在最后一排。
李庚说,转系时除了成绩硬件,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确保他们有信心并且能够尽快融入新集体。最关键的是,学生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原专业的学习压力或是父母意见而轻易转系,而应该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服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跨专业考研也是调整专业方向的良机
“大学生转系要趁早!”大学论坛上经常出现这个话题。
同时,在目前研究生教育比较普及的情况下,转系不再是改变专业的唯一方式。打算继续读研究生深造的学生通过考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专业,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渠道。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研究生王军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提到跨专业读研的原因时他说:“与计算机专业相比,我对社会学更感兴趣,于是在考研时就选择了社会学。”
有了理科的学术背景后,王军觉得自己在思维上比一直读文科的同学更有优势,“尽管在基础知识上我比不上别人,但我对新理论、新思维的接受往往比别人快。基础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完全可以弥补本科期间没有读社会学专业的缺陷。”
小资料:
在欧美高校里,换专业甚至换学校非常普遍。美国人认为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无权干涉。在一些学校,只要写明转系的原因,拿到原专业“同意放人”的签字以及新专业“同意接收”的签字就可以了。在英国,只要说服学校相信你有能力读完要转去的系,学校随时可以放行。手续上,只要经过在读系的系主任许可,并得到要转系的系主任同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