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师长教你填志愿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12 已有 人阅读
再过几天,考生们就要填报志愿了。可以说,这是仅次于高考的重要事情,也是一场重要的心理战,因此如何填好志愿成了广大考生最关心的问题。正如广雅中学副校长黄永光所言,填报志愿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定志向的过程,报得好的话它将转为动力,推动考生最后阶段的复习。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华师附中、广雅中学、广东实验中学、97中几位校领导和老师以及一些成功考入重点大学的过来人,他们从各个角度总结的一些技巧,相信能给考生们带来有益的启发。
华师附中教学处吴青主任:选专业不如选学校
对如何填报志愿,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吴主任一再强调考生应理智地独立思考,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他也为考生们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首先,我们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志愿,不要光看热门的,因为冷热潮流很容易转变;‘知彼’就是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从各种途径了解高校,尤其是非官方的民间评价,比如上相关网站看看各高校学生对本校的议论等,这些往往更真实。其次,在专业与学校之间,我建议首先考虑学校。名校能够为一个学生的美好前途埋下伏笔,不光是它的名牌效应,还在于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背景,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是你在蹩脚学校的所谓热门专业里面学不到的东西。只要能上重点,再选专业或考研都好说。”
此外,吴主任鼓励考生们报考外省的名校。他详细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选择余地大。比如以考广州仅有的那几所重点大学的成绩,如果考生报考外省的学校,就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第二,外省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比广州高;第三,外省名校可以给学生更有利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如果只把读大学的目的定位为赚钱是远远不够的,北方的学生念书的那股劲往往是广州学生不敢想象的;第四,从历年高校录取分数线看,外省重点学校在广州常常招不够人要降分录取。”
经典备考贴士
吴主任最后还给考生备考提出几点建议:
1、“少失误,多拿分”。突出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不丢冤枉分;
2、坚持“会的哪怕慢也要做对,放弃全不会,稳做中等题,一分不浪费”的原则;
3、做好生物钟的调节,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因为高考考的就是心理素质;
4、缺腿科目不要花太多时间补救,费力不讨好,要提高最有希望的那一门;综合科目上以一两个科目作突破口多尽力;
5、多反思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成与败。
广雅中学黄永光副校长:八句话送考生
说到报考志愿,黄副校长送给广大考生八句话,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第一句:知彼知己
在这里,“彼”不但指目前国家、市场对人才需要的情况,还指各高校在往年,尤其是上一年的招生情况,如招生人数、分数线等。而“己”则指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成绩,甚至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父母的期望等。如果考生能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报考志愿时就能对自己作出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估。
第二句:正确定位
一般来讲,报志愿前各学校都已进行过高考一模和二模考试,因此考生们在报考志愿时,应参照这两次成绩,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但值得一提的是,一模、二模的成绩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将其当成高考的真正水平。
第三句:三种假设
在填报志愿时,要善于做三种假设:假设自己在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和失常发挥这三种情况下,成绩所能达到的水平。
第四句:分层布局
这是提高报考命中率的关键。现在每批志愿中有6间学校可以填报,每间学校有6个专业可以选择,若想提高报考命中率,除了要报好每一批志愿中的第一间学校和每一间学校中的第一个专业外,对报考的其他学校应按依次逐层递降的方式填报。
第五句:用足志愿
即尽量把每个志愿都填满。此外,从扩大录取率的角度考虑,考生还可以在“是否服从分配”一栏里填“是”,但这要经过慎重考虑。
第六句:多样结合
考生报考的学校不但要有省内的,还要有省外的,这样可拓宽选择的空间;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只盯着一种专业,除了填报自己心仪的专业外,还可报考与这门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如以后想做记者的同学,不能一心只想着报考新闻专业,其实选择中文专业也很好。
第七句:以我为主
“我”指的是考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确实应听取多方的意见,但到最后,还是应该由考生来作决定。因为不管怎样,未来是考生自己的!
第八句:力争优录
这句话其实是对上面七句话的总结,也是报考志愿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考生们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免出现高分低录的情况。
广东省实验中学郖锦科校长:让考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报考外省院校的问题上,家长的想法往往与老师不同。对此,广东实验中学的郖校长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尊重考生本人的意愿,让他们学会自己判断事情,学会自己承担风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最后,他希望家长最终能通过沟通和考生取得一致的意见,让他们以愉快轻松的心情迎接考试。
97中潘佩琳副校长:报专业要冷热结合
潘副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填报志愿要对症下药,争取达到几个目标:
一、低分高录。在临界线徘徊的学生应该报比自己预想能力高一点的学校中冷门的专业,争取能上就上,“跳一跳,能达到”。
二、每个学校里的6个专业志愿要冷热结合,第一个专业要填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在后面夹一些冷门的。但不要随便填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免得后悔。最后一个专业是“捞底”、保本的,也很重要。同理,每一批院校的第一志愿和最后一个志愿要特别认真对待。
三、要绝对服从分配。看准了院校就争取进去,保住学历再作打算。比如可以副修其他专业或考研再换专业。
四、防止高分低录。每一批的志愿都要填上,预防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潘校长建议平时分数不上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可以报一个华南农业大学,万一分数在附近就比较容易上去。
五、第一、第二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得每一个志愿都有效,不要浪费任何一个机会。
总的来说,家长们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高考过来人语
案例一:人生能有几回搏!
1998年考取北京大学的小宋说:“当时一填完‘北京大学’四个字,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悲壮感,但人生能有几回搏呢,成功总免不了要冒险的,要搏就要趁年轻的时候。”
案例二:读名校冷门专业也不错
中山大学大四毕业生小张说:“当时妈妈和我左思右想,觉得稳一点好,所以就报了中山大学一个很冷门的专业,结果现在很不错啊,找工作和所读专业不一定挂钩的。如果成绩在边缘,我建议还是读名校冷门专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