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古代五大瑞兽(二)龟

   作者:网络    发布于 2012-11-11    已有  人阅读

  龟,龟背的纹理宗密,中国人一直信任,龟暗藏着天地的机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储藏着丰盛的文化内涵的动物。同时,更是由于龟寿命极长,所以成了长寿的象征,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联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自古以来人们信任其能带来祥瑞之气,龟已成为先行先知的灵物,摆放玉龟可以化阴补阳,调节室内阴阳平衡和自然磁场,能补运气旺财位,用玉龟镇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贵。

  《山海经》记载有“旋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书中还有吃龟的记载,《诗经》中也提到以龟为食物,《小雅·六月》曾提到:“饮御诸友,龟鳖脍鲤。候谁在矣?张仲孝友”《大雅·韩奕》也载有:“其肴为何?龟鳖鲜鱼;其簌维何?维笋及蒲。”除玳瑁外,所有的龟鳖均可食用。《洛阳记》载:“各种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国语·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神农本草经》、《医林纂要》、《名医别录》、《药性论》、《临证指南医案》、《本草正宗》、《本草求真》等书对乌龟的药用作了详细的记述,《本草纲目》称“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清光绪年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在中药材上的“龙骨”片(龟甲)发现有古文字,即是后来的甲骨文。可能因为龟的行走速度缓慢,而且经常依赖它非常有效的防守,形象上是没有出息的样子。中文有时将“龟”挪作骂人词。但也因为龟长寿,成为中国四灵之一,《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宋代的《十三经注疏》载:“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龙、龟谓之四灵。”《述异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抱朴子·论仙》载︰“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寿焉。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洛书》曰:“灵龟者黝文五色神灵之精也,能见存亡明于吉凶。”《洪范.五行》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淮南子》:“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久岁矣。”

  龟在唐代以前名声很好,倍受人推崇。王八和龟都是一类动物。

  龟既能在陆地,也能在水中生活,这是大多数动物所不及的。龟的寿命长,一种生活在赤道地区岛屿上的象龟,可以活三四百年。所以古代的人认为龟的活动空间大,阅历长,是长寿的象征。龟是古代的四灵(龙、凤、麟、龟)之一,而且“四灵”中只有龟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古人认为龟是人与天神之间联系的中介,通过它可以领会神的意志,尊崇龟可以获得神的保佑。龟甲是古人占卜吉凶的用具,常灼其甲,观其裂纹而定之,难免使人对龟产生一种神秘、敬畏之感。

  乌龟是谁?是海龙王的宰相啊。海龙王为什么让乌龟当宰相?那是因为乌龟寿命长,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嘛;龟又和贵的发音差不多,所以这乌龟不仅象征"寿",还代表"贵"。在过去的年画里,把乌龟、仙鹤、梅花鹿画在一块,就叫"三寿图";把蝙蝠(富)和乌龟(贵)画在一起,就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

  现在时兴"吉祥物",其实这乌龟就是咱们大汉民族的吉祥物,按照过去的规矩,新姑爷第一次进门的时候,要送给老丈人一个金龟,表示希望岳父老大人长寿。当然了,有钱您就送个真金的,钱少您送个瓷的,上面涂一层金粉也可以,所以,要夸人家姑爷有钱有地位,您就称他是"金龟婿",人家准高兴。

  想当年,唐玄宗李隆基有个"梨园",这个皇家乐团的首席乐师,名字就叫李龟年,还有一个大文豪,名字叫陆龟蒙。您说,这乌龟要不是个好东西,能有人叫这个名吗?

  可是,打从明朝起,这乌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原来这刘伯温建北京城的时候,曾经降伏了"苦海幽州"龙王的九个龙子,给他们分派了任务,让他们各司其职。这龙王的第八个儿子,名为"赑屃"(音同"必细"),也有说是叫"霸下"的,被刘伯温派去驮石碑了,不料这"龙八王驮石碑"传来传去传成了"王八驮石碑"。

  赑屃的模样,是综合玳瑁、鳖、龟的外形创造的,由于玳瑁少有人见,于是就误把赑屃当作龟或是鳖了,于是也有人说是"乌龟驮石碑"。您瞧瞧,乌龟这就开始走下坡路啦。

  打从春秋诸子百家争鸣一开始,咱们老祖宗就开始道德的建设啦,到了明朝,这个道德标准就浓缩成"忠孝节悌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文人历来爱用曲笔,他们要说这个人"无耻",可不直接说,人家说这个人"忘八",就是说这个人忘了那第八个字了,第八个字不就是"耻"嘛。

  没有想到,"忘八"在口耳相传的过程里以讹传讹,逐渐变成"王八"了,不知道来龙去脉的又把这个"王八"和那个驮石碑的"王八"连在了一起,于是这"乌龟" 和"王八"就成了"无耻"的形象代言人了,从此乌龟就彻底蒙上了不白之冤。

  这天下最没有羞耻的地方,就数妓院了,因此"乌龟"就一下子从神坛跌进了妓院。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