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汇总
发布于 2015-08-28 已有 人阅读
1.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
我认为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2.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__________。使手缩回来地效应器是_________
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而效应器是手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泪液、汗液、消化液是否属于体液?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4.总结一些激素病: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由于生长激素,还有哪些?
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缓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过多患甲亢;幼年分泌不足患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一大脖子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5.高中生物中经常提到下丘脑 哪些涉及到了它?和垂体怎样区分?
下丘脑的功能的包括: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体温、调节体内水的平衡四、无机盐的调节。
下丘脑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垂体能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促激素。
6.判断: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错误,胰岛素的分泌最主要受控于血糖浓度。另外胰高血糖素等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胰岛素的分泌由神经和体液来共同调节。
7.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人体增加产热吗?
会,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8.为什么下丘脑和血糖调节有关,如何起作用的?
下丘脑有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都在下丘脑。
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10.激烈运动后血糖到底是升还是降?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血糖氧化分解代提供能量,短时间内血糖下降但是血糖浓度会很快恢复因为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1.什么是正反馈调节,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分别举几个例子?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负反馈如激素的反馈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12.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13.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为什么是血浆蛋白?
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14.判断: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不对,因为只有感觉没有行动
15.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經中取都位于脊髓吗?举例说一下
不对;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16.区别: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
简单地说,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二氧化碳等非激素物质的调节
17.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
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
18.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顺便举几个简单例子。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些需要细胞免疫。
19.人体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时都会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 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20.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如何变化?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
21.茎芽在做光照实验时,一个向光性和背光性如何理解呢?
胚芽鞘尖端的作用:1、合成生长素2、接受单侧光照射3、横向运输生长素(向光侧→背光侧)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1、纵向运输生长素(上→下)2、接受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生长)有了以上知识,对茎在接受单侧光照射下的弯曲实验的分析、茎在添加云母片(不能透水)后的弯曲实验的分析都能进行。
22.喷洒乙烯利的果实变软,果肉细胞变得松散,这说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是?
促进细胞合成并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细胞壁的分解。
23.食物链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区别?谢谢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4.施用化肥对环境有什么害处?
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板结。团粒结构被破坏,根系难以同时获得氧气和水分。化学性质的变化:pH变化(通常下降)。化学元素的改变。植物难以正常生长。果不香、瓜不甜、菜无味。 环境污染:化肥的N、P等成分流失到水体中,导致富营养化。
25.关于能量金字塔那块,有句话“营养级越高,生态系统中消耗的就越多”怎么理解,其中消耗指的是什么
若生态系统有X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态系统总能量的0.1^X(0.1X方)到0.2^X(0.2X方),消耗的能量为1-0.1^X到1-0.2^X.可见“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就越多”
2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三个,为什么不对?
因为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所以应是四个营养级。
27.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或碳同化。问题补充: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质,基本上都是通过碳同化形成的。碳同化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
28.生物圈能够维持自身稳态的原因:
(1)能量角度,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2)物质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即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29.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必须参与碳循环过程--错在哪,消费者不参加吗?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份、温度、矿物质、火等。由于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所以生物部分是必需参与碳循环的,非生物部分的某些成分不必需参与碳循环。
30.什么叫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
从生态角度回答问题,一般是指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适应性、适应的相对性等),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捕食、寄生、竞争、共生等)回答。
31.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为什么不对?
只可能是开始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但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因资源有限等)应改为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2.反硝化细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反硝化细菌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所以是分解者。固氮的蓝藻可以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中,利用土壤中废弃的有机物生活是分解者,固氮的根瘤菌吸收活体植物的营养是消费者。所以固氮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