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关键词汇总,,不懂你就看过来!
发布于 2016-05-04 已有 人阅读
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是指根据不同高校情况所划分的录取顺序、录取步骤。一般分为:
本科提前次:(军事与公安院校、普通高校国防生、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与专业、农村专项计划等);
本科一批次:(全国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
本科二批次:(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
专科提前批次:(军事、公安类专科院校或专业、艺术和体育类专科院校或专业等);
高职(专科)批次:(一般普通专科院校及专业)。
录取批次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即上一批次未录取完毕,不得进行下一批次的录取。
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即本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简称省控线。录取分数线各省市区一般都是按批次分别划分。如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只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才有填报相应批次志愿的资格,因此,又叫“资格线”。
录取投档线
录取投档线,是指省高招主管部门(省教育考试院)依据各院校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而划定的具体院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投档线,考生的 档案(电子)才能投到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录取投档线不同于录取分数线,前者是面对全省所有考生划定的填报志愿的资格线,后者是针对具体招生院校二划定的录 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填报了志愿,不一定被投档,投档了也未必就录取。
录取线差分
录取线差分,是指招生院校的实际录取分数与省控分数线之差。由于每年高考试题难易度不同,考生人数不同,招生计划不同,每年的省控分数线有所不 同、各招生院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也不同。为了便于科学比较分析,故引入这一概念。高校录取线差分=高校录取分数-省控分数线(录取最低线差分=录取投档线 -省控分数线;录取平均线差分=录取平均分-省控分数线;录取最高线差分=录取最高分 -省控分数线);考生线差分=考生高考总分-省控分数线。
大小年现象
大小年现象,是指上年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高而使当年考生报考人数减少录取分数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呈现出录取分数“一年高一年低”的规律。录取分 数高的年份成为“大年”,录取分数低的年份称之为“小年”。实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现象减弱,但仍占据近50%的比例。研究大小年规律,有利于把握和预测 今年的录取投档线差。
高考位次
高考位次,指考生的高考总分在本省某科类全体考生中的排名顺序。考生的位次如果高于一所学校历年录取最低分的位次(位次数字越小则位次越高),则意味着这位考生报考这所学校被投档录取的可能性很大。
考生选择学校时存在“分差法”和“位次法”两种方法,一般来说高分段考生位次更重要,中低分段考生分数更重要,更保险的方法是运用“位次分差综合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虑。有了考生的分数和位次,接下来就是一所一所地匹配院校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
为什么要使用“位次分差综合法”呢?举个例子,比如一位高考成绩576分的北京理科考生,位次处在第10246位。他有了自己的分数和所处位 次,就要查看自己能够报考哪些学校。北京2012年理科一本批次线477分,2013年550分,分数线变化非常大,如果只参考院校与往年分数线,会造成 误报落榜的严重后果。但是院校在考生中录取的大概位次是不会变的,所以在综合了分数和位次两方面的因素之后,填报会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