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N个第一志愿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9-06-08    已有  人阅读

教育部近日表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目前,我国已有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在高考招生录取中采用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北京两市也将推行平行志愿,广东今年广东高考暂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但今后将会逐步推行。

声音

老师

平行志愿增加学生选择

广铁一中的王家燕老师认为,从绝大多数考生的角度出发,“平行志愿”这种投档录取方式会显得更为科学和合理。近年,广东重点本科可以填报四个志愿,但如果考生在第一个志愿上不了,那么下面的志愿基本上就形同作废。第一与第二志愿间有天壤之别。因此实行“平行志愿”,学生的选择会更多一些。这个教育制度本身是好的。但王老师也认为“平衡志愿”会加剧“扎堆现象”,因为扎堆现象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平行志愿”推广前。如这几年东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录取分数一直居高不下。但总体上讲,“平行志愿”的实施与推广还是利大于弊的。

利弊不能一概而论

任教于广州七中毕业班的陈吉君老师进一步强调,应该对“平行志愿”作辩证且全面地看待。

首先需要注意,“平行志愿”只是在同一批次里平行。自高校扩招后,实际上“平行志愿”这个政策只“新”在提前批、一本、二本以及三本(民办本科院校)这四个层次,而在专科事实上已经在近几年实行“平行”志愿,只要考分够,几乎都会被大专学校录取。另外,他认为不能片面地说“平行志愿”只有利而没有弊,应该分清对象。

对考生来说,“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和中等分数的考生是有利的,尤其对高分考生的好处会更大些,毕竟因为“平行”而多了“第一”志愿的机会。对高校来说,重点大学尤其是著名重点大学好处会更大些,因为他们比以往对“第一”志愿的高分考生扩大了选择的余地。而一般院校、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则与往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对高中学校来说,对重点高中学校来说好处更大些,因为他们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成功率会有所提高。但对层次较低的高中学校来说,则没有好处,因原来其他高分考生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给他们考生的机会,现在却减少了。

同时,陈吉君老师提出,对整个国家来说,“平行志愿”政策的弊大于利。因为这个政策的本质是强化“分数至上”的原则,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也许有人会说,可以采取其他政策加以弥补。可等到那些政策都完善了,那又是几年的教育“折腾”。

学生

对重点本科录取更有利

而广东药学院大二的李同学则表示,就她目前所理解,“平行志愿”更多的是针对重点本科院校,而对于一般院校则区别甚少。她认为由于重点本科的分数落差相当大,才有平行志愿的存在必要。它保证了好学生能尽可能地进入更好的学校。然而到了一般院校,各学校间相差的分数往往只在几分,或者十几分。学校之间根本拉不开差距。这时候,平行志愿的设置就变得作用甚微。另一方面,她表示广东暂不实行“平行志愿”这种投档录取方式或许也是好的。近年广东高考政策每年都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动,更新速度实在太快,不利于学生的消化与适应。因而还是持观望态度,迟些实行为宜。

综述

平行志愿是“单向平行”

高考恢复30年来,不少例子证实了“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说法。在高考这场分数决定成败的博弈中,有人笑来有人哭。以前我们是“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而在平行志愿实行以后,则“志愿是依据,分数是前提”。其实质意义在于,由原有招录方式中学校远高于学生的权力倾斜,转变为现在推广的双方权益趋于“平行”。

当然,现在所推广的“平行志愿”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单方向”的“平行”关系:虽然学生有有限的自由选择权利,但是录取上还是学校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目前,我国已有湖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在高考招生录取中采用平行志愿。今年,上海、北京两市也将推行平行志愿。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各省份具体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还是由各省份自主决定。而广东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则回应道,今年广东高考暂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但今后将会逐步推行。

日后的高考改革是否能真正实现权益均衡、权力对等,我们拭目以待。

释义

几个志愿同等对待

以前考生只能填报一个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即使他的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所报学校的录取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录取。这就使考生第一志愿落空后,其他志愿落选的可能性非常大。

教育部日前所推广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是,所填报的几个志愿不分第一、第二,没有前后次序的规定,录取时同等对待。也就是说以前第N个志愿是按照顺序运转的,而平行志愿则是同时运转。平行志愿等于N个第一志愿。

具体做法是:在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这样对考生来讲,录取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专家观点

针对今年教育部推广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北京市著名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他很赞成在高考中推广这种投档录取方式,但是平行志愿目前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一切条款细则都有待进一步讨论研究。

减少高分落榜情况

王极盛认为,往年,第一志愿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些高校,第一志愿与非第一志愿的分数落差很大,很多学校也并不愿意招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最终这些考生可能只得进入下一档次的院校,甚至落榜。因此这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很多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的情况发生,风险非常大。

利:现今推广的“平行志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考生报考的心理成功率,减轻了考生报考学校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减少了高分考生落榜的情形。过去是“志愿为主,分数为辅”,平行志愿则是“分数为主,志愿为辅”。这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显然有利。

弊: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是存在的。一来“平行志愿”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技术问题还尚待解决。比如同一分数考生该如何投档的问题,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和说法。二来,“平行志愿”必然会加剧“扎堆现象”的产生。这点亦值得注意。

小贴士

“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针对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该如何合理填报志愿,北京市著名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从考生本身和学校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学生本身出发,有五点值得注意。首先,了解自身实力和分数是基础,必须报考跟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学校。其中,“估分”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自身的位置排名,包括在学校、地区以及本市的排名。比起分数,这是报考学校更科学的依据。而由于每一年高考试卷难度的设置会有出入,因此以分数为参考可能存在偏差。第三、要注意自己报考专业的相关科目分数。第四、要考虑自己有无加分。但是不同学校看待加分情况并不一致,有时“加分”仅在投档时起作用,在录取时却不被看重,因而必须事前了解清楚。最后,报考专业对学生的身体要求。如果身体条件不符合,即使成绩够了,考生也存在着被学校提档又被退档的可能。

而从学校角度出发也要注意四点。首先是学校每年的投档线。比如报考中大,可以把中大2005、2006、2007年三年的投档线加起来再平均,估算出2008年的投档线。如果遇到像广东那样,三年的分数口径不一样(既有标准分,也有原始分),则可以把标准分简单换算成原始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会更接近2008年的投档线一些。第二,要考虑学校“大年小年”的情况,会否出现由于上一年报考人数过多,分数高企,而造成今年很多人不敢报考的现象。第三,留意往年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分数落差。最后是学校有否要求口试或者加试等。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