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及专家支招:如何看待高考考前的模考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4-23    已有  人阅读

大考在即,很多考生都把这一次考试当作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大事,然而大考之前的“预演”——模拟考,则往往被轻视或被看得太重,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对症下药治好自己的“考前综合征”,有过来人为你支招。

  太松懈:都是好分数惹的祸

  小程 武汉理工大学大一学生

  去年高考前的两次模拟考,我的成绩都考得很好,比平时成绩高出许多,名次也往前移了十多名。记得第一次模拟考后,老师跟我说:不要太得意,那只是一次偶然,千万别因此而放松复习。可是当第二次模考分数出来后,老师开始“忽略”我了,这种“忽略”的潜台词就是“放心”,就是说不再把我当成重点盯牢的学生。偶尔,老师还感叹: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平时成绩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关键时候却能够拿高分。显然,这“有些学生”指的就是我。

  我渐渐地确信自己是个心理素质极佳的人,也是重大关头会有运气降临的人,在心里有些飘飘然。填报志愿时,对以往始终锁定的上海大学产生动摇,根据两次模拟考成绩,最后把第一志愿改成了同济大学。最后当然是没能实现梦想,而且成绩与同济的录取分数线相去甚远,只能被调剂到了武汉理工大学。

  点评:模拟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次实战演练,它毕竟不是实战,不起任何决定性作用。考生的脑子应该非常清醒,正式高考才是高中阶段的终极战役,高考不结束,就不能松懈。

 

 

太正常:分数里面藏隐患

  喻女士 女儿读大学一年级

  我女儿高中阶段成绩始终在中上水平,高考模拟考时表现得也非常正常,仍然保持中上水平。当时我问过孩子的感觉,她说:“感觉有点怪怪的,说不出来。”因为分数跟平时差不多,所以我也没太在意。

  后来老师找我谈模拟考的事情,他把女儿的考卷给我看,指出其中不少题目都属于错得不应该,比如在填写答题卡时出错,本来该得的分被扣掉了;而其他一些题目,本来她不一定能够做得这么好,却得了高分。这样,使她的总分能保持原来水准。

  老师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不能光看分数,而要对每道题目进行分析。老师认为女儿的心里其实很紧张,至于难题答得好,恰好因为那两道题她曾经做过。在老师的提醒下,我有意识地对女儿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她考得好与不好都没关系,让她放松心态。所以说,女儿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真要感谢老师的及时帮助。

  点评:大部分考生在模拟考时,不会出现特别反常的现象。但是透过正常的外表,里面是否也很正常呢?有必要在经过分析后做出正确判断。此外,模拟考考得很正常,也不完全是好事,没有碰到过突发情况,也谈不上训练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应多听听他人的经验,以备不测。

 

 

  太焦虑:自卑让梦想擦肩而过

  陈骁 07级高三毕业生

  其实模拟考有时比真正的高考还要难,据说老师们这样设置题目难度,是为了让大家更加脚踏实地地复习。所以一般到了真正高考的时候,大家的分数往往比模拟考,尤其是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要高一些。

  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可是我高三的时候却不太明白,再加上自己平时就比较自卑,第一次模拟考后,几乎完全没了信心。因为分数只超过去年的一本线不到十分,按照这样来看,根本就是没希望考上我梦想中的名校。就这样,越想越失落,也就越发地自卑,而自卑的情绪更是让我每天陷在焦虑当中。到最后别说正常复习了,连作息都被影响,经常性地出现失眠。后来我高考的成绩还不如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同学当中是很少见的,就这样在自卑和焦虑中,我和我的名校梦擦肩而过。

  点评:模拟考的本意在于让大家明确自己的定位,也是考前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途径。但是只看重分数而忘记模拟考过程的重要性,很容易在心态上出现失衡,反而让试金石变成了绊脚石。考生要切忌过度焦虑,更加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试的不理想就自己失掉信心。

 
太麻木:填报志愿没了方向

 

  末末 应届高三考生

  模拟考结束,总算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又完成一项任务,分数对于我而言已经毫无意义了。

  进入高三,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各种形式的考试每天不断,到了下半学期,更有大考、小考、摸底考、模拟考等。起初自己对这些成绩也挺在意,无论高兴还是难过都是好几天。可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考试逐渐增多,我倒不怎么关心这些考试了。

  尤其是这次关乎高考志愿填报的模拟考试,我也懒得复习和关心分数。妈妈说我变得麻木了,担心我有心理问题。我觉得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模拟考的分数也不能代表什么。再说经历了这么多次的考试,每次成绩就像波浪一样,一会波峰一会波谷的,太关注成绩岂不影响我的心情?

  提醒:模拟考只需要用现有水平和一份平常心去考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是说可以马虎对待,心理上一定要重视,因为这会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如果考生是以随便考考的心态应试,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绩缺乏可参考性,那就会给填报志愿带来很多困难。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