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通过小语种或预科招生另辟蹊径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5-07 已有 人阅读
通往大学的道路不仅限于一条“绿色通道”,小语种和预科就是另外两条不可小视的快速干线,同样可以带你跨进大学校园。
小语种“高速路”
通关门槛:适合有语言天分,表达能力突出,综合成绩又不足以冲击顶级大学的同学考虑。报名条件也有一定限制,如有的院校对所学语种要求只限于英语;有的对考生成绩也有一定要求;有的还对年龄和五官有要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办老师每年到各地参加招生咨询会时,都会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小语种是不是就是日语、俄语这些啊?学小语种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吗?我家孩子平时成绩也就够二本线,能考上吗?从中不难听出家长们对小语种招生的陌生与困惑。
关键词
【小语种】
一般是指除英语之外的外语语种,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教育部为了满足国家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9所院校实行招生试点,可通过自行组织命题、单独考试录取小语种专业考生。
由于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一些同学也曾与小语种失之交臂。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分配给江苏某重点中学四个泰国语专业的报名资格。校领导非常重视,研究决定推荐四名最优秀的同学赴考。谁知,仅有一名同学欣然同意,其他三人都放弃了,他们认为学小语种没有学英语、日语吃香,担心将来只能去当导游。据了解,其他一些院校小语种专业招生也曾遭遇过类似情况。
当某些人无视小语种的时候,殊不知,历年就读于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涉猎和掌握的知识是那么丰富广博,毕业后的就业机遇是那么得天独厚、令人艳羡。
小语种专业的同学除了要求学好第一外语并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外,还须学会一门第二外语,也就是英语。某些轻视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及其家长,满以为选择大语种才是好出路。其实,小语种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均要求达到六级甚至八级,外交部等国家机关、单位录用或招聘的人才均是有两种外语能力的年轻人。从大三开始,各小语种都增加了外交、经贸、新闻等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学校还统一开设了近二十门具有专业倾向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主要包括外交部、新华社、商务部、文化部、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各部委和涉外机构,以及外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
比起英语、日语专业的同学,小语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多,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每当此时,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小语种学生便全体出动当志愿者,并被主办单位全部分配为来华的外国官员及重要人士当翻译,经受外事纪律和语言翻译能力的锻炼,他们同时借此契机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毕业后谋职打下了基础。
小语种招生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前单独招生;二是单独考试,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以前录取;三是通过正常高考参加录取。
其一,提前单独招生。大部分院校小语种专业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主命题,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录取。笔试一般考语文、数学、英语。面试大多包含英语测试和对所报小语种的语音模仿,采取朗读、对话和知识面测试等方式,时间约为十分钟。考查点主要是语音、语调以及理解、表达等综合能力,据此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所报小语种的能力。考试结束后,院校依据笔试和面试成绩,确定录取名单,上报教育部和当地省市招办备案。由于录取时间相同,所以考生不能同时报考两所院校。考生被院校正式录取后,按照教育部规定,不得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可以照常参加高考。由此可见,提前单独招生的方式给考生多提供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PS:普通院校部分外语专业提前单独招生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和西安外国语学院等19所。
其二,单独考试,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以前录取。一般北京地区的院校招收北京生源时采取这种方式。考生正常参加高考,院校录取时既要看考生高考总成绩和面试成绩,还会重视外语、语文的单科成绩。录取提档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前,各招生院校会按面试合格考生的成绩顺序提档录取。需要注意的是,报考小语种专业并不影响本科提前批次和一批次志愿的选报,考生可以正常选报其他院校的志愿。
其三,正常高考。有的院校把小语种专业放在提前批次,有的院校放在第一批次。这种招生同普通高考没有区别,只要按所在的省级招生办公布的各院校招生计划中列出的相关专业正常填报即可。
小语种招生考试通常分三部分:笔试、口试和面试,有的院校还会增加心理测试项目。考试通常分两天进行,但考试顺序每年都不尽相同。
大部分院校笔试科目只有语文和英语两项,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口试就是考查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及朗读和应变能力,主要包括英语朗读、口头作文、外语问答、对所报考小语种的模仿等几项;面试则主要是询问一些简单的常识问题,目的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外,鉴于小语种的特殊性和外事性,主考老师还会稍微考虑一下考生的相貌、气质、身高和体重。其实口试和面试成绩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还是笔试,所以建议同学重点做好笔头上的准备。
已进入北京大学希伯来语专业学习的白鑫华同学对自己参加面试的经历仍记得很清楚:英语口试时我被叫到一个大教室,先给十分钟时间阅读一篇指定的英语文章,接下来进入一个房间,先是用英语做自我介绍,然后阅读其中的一段,最后老师根据文章内容用英语提了几个相关问题。我觉得难度比一般的阅读理解要大些,而且是要求用英语回答。接下来是语音模仿,录音机里放五或六个单词,只要集中精力听,模仿下来就行。再就是考查知识面,当时问了我关于西班牙足球的问题。我认为面试时最重要的是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适当幽默一下。
有些同学认为,小语种考试是高校自己命题,题目应该比高考简单,通过测试就可以顺利上大学,其实不然。首先,凡是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同学,都必须选修第二外语。有的同学为了加重就业砝码,还会学习第三外语或者法律、经贸等专业知识。可见,选择报考小语种专业,就意味着将开始一段非常辛苦的大学生活。能否学有所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看自己是否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其次,专业选择是一个人职业规划的起点。在选择小语种专业时,应该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尤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看看自己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样的专业。
由于提前单独招生要在5月份完成录取工作,所以招生简章一般会在前一年的11月至12月公布,每年的3月至4月组织考试。各院校每年小语种招生方式和招生计划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意报考小语种专业的考生应及时关注19所单独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政策,以免耽误报考。
预科“盘山道”
关键词
【预科】通常是指进入普通本专科学习之前的预备期。为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教育部从1980年开始,在各民族院校招收预科生的基础上,陆续批准了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举办预科班。
通关门槛:少数民族预科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分为民考民(用少数民族文字参加高考)、民考汉(用汉语参加考试)两种。文体特长预科生是指具有突出的文艺、体育特长,但文化基础较弱的预科生,这类预科生数量较少。
朴英美是一名朝鲜族聚居地的考生,打算就读民族大学,毕业后建设家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她便可以报考在当地有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计划的院校,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分数线下80分以内,就可参加按计划由高到低录取,虽然多了一至两年的预科学习,但可通过这条“盘山道”顺利走进象牙塔。
预科的种类主要有少数民族预科、文体特长生预科等。少数民族预科生毕业后一般要回生源所在地工作。预科的学制通常为一年或两年。预科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预科阶段和正常学习阶段都在本校学习;另一种是预科阶段在另一所学校学习,预科结束考试合格后转入本校本专科阶段学习。
据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老师介绍,报考预科的考生须符合预科招生的条件,比如报考少数民族预科的考生必须是少数民族,并且要在本地有招生计划才行。预科班、民族班生源限定为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少数民族考生。重点招收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考生,并适量招收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预科班、民族班的考生,在高考报名时,须出示本人户口簿原件,并提供本人户口簿复印件,复印件装入考生档案。如发现考生民族成分与本人户口本不相符时,由省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确认考生的民族成分。
目前,少数民族预科的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因此,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预科招生计划。考生可根据省级招办公布的分院校招生计划来查阅预科的招生计划情况。国家规定预科生的录取应是院校在当地提档线以下80分以内。
据教育部相关人士介绍,依托我国高校设立的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适当扩大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招生人数。同时,为了促进民族预科办学的规范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国家还出台了高校民族班、预科班的招生和管理办法。这些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考生迈入高校大门开辟出了便捷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