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谈“物理思考能力”,却不知要如何培养呀~

      发布于 2015-11-16    已有  人阅读

   培养了物理思考能力,就搞定了高中物理;搞定了高中物理,就征服了理综的一半,;征服了理综的一半,金榜题名还远吗!!

   噫!你不知道怎么培养吗?不知道就学呗~一篇文章看下来,安安分分照着做,还怕搞不定?!

   (1)对基本概念的思考

  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很多,研究的也比较深入。比如,加速度、位移、瞬时速度、打点计时器、合外力、合成与分解、正交分析 法、封闭三角形法则、牛顿第二定律,等等。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研究它,有什么必要性?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 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考察的“点”在哪里,分析清晰这道题到底在考察什么?是否满足某个概念应用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公式。

  比如,在《相互作用》这个章节,学过摩擦力之后,我们知道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两种。可是在题目中遇到了摩擦力,到底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我们如何判断呢?

  (命题人都很坏,他们故意设坎,不告诉你到底是哪一个,要你来判断)

  如果不去下功夫思考,把摩擦力性质分析清楚,就冒然认为存在的是滑动摩擦力利用f=μN来计算,肯定会被扣分(即便是正确结果)。

  答案是采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是静摩擦力,可以求解出共同的加速度,再利用加速度,来判定某个物体wuli.in受到的摩擦力,看看是否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如果小于最大静摩擦力,那么假设成立,物体间就是静摩擦力。

  上面是王尚老师给出的答案,可是同学们是否能够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些问题呢?而不是被动的在这里看结果。

  另外,还应该思考基本概念的实际应用。

  举个例子来说明。学习了惯性后,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 课本概念“惯性”和牛顿三大定律联系起来,这样观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千万不要小看平时这样的 思考,现在命题非常注重联系实际,这些问题在近几年的考卷中都考到过王尚微信teacherws。

  (2)对物理公式的思考

  高中物理公式很多,比如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公式、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公式、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公式、滑动摩擦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等等,每学过一个公式,都必须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做一道习题,首先审题要清晰,研究对象是谁?物理情景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面的工作: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研究?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

  比如,在高二物理《静电场》这一章涉及到电容C的公式有两个。分别是:公式C=Q/U以及公式C=eS/4πkd;到底这两个公式的区别是什么?再考题中怎么用呢?哪个是计算式?哪个是决定式?

  除了上述基本概念的思考、物理公式的思考外,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同学们去总结,去分析,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比如,对近期错题的思考,对某类问题 通用解题思路的思考,对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思考,等等。王尚老师的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里面有几百个常考知识点的问题及答案,涵盖了所有物理必考点,有很 多关于综合题的切入点分析,可高效地帮助同学们利用琐碎的时间来强化前面学过的考点,归纳解题思路。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是学好物理的良方。

  高中的每一天都很珍贵,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很多学生高一和高二贪玩,到了高三想下功夫提高成绩,发现怎么学怎么下功夫成绩还是提不起来,其实是思考能力提不起来,因为已经错过了学习概念、巩固基础的那个黄金期。

  就像是小孩子学一门语言非常简单,而成人学比汉语简单多的英语是那么费力气。

  也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小就把鸟关在笼子里,过了几年后,打开笼子,鸟学不会飞了,因为错过了学飞的年龄段了。

  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物理思考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更高效率地学习物理。(/王尚)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